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演讲稿(一):明礼知耻,德立人生
清镇市暗流中学七(2)班郎启梅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爱祖国,爱家乡”,是仁人志士永恒的话题,一个黄毛小丫头似乎不该在这里夸夸其谈;“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是哲人圣贤不变的追求,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岂能在这里巧舌如簧。
我就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我想说:明礼知耻不仅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也是我们中学生德立人生、自我发展的标杆。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礼知耻,对个人是品德修养,融入到社会生活,是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和良好风气的丰厚滋养。
“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同学们,我们是新一代的中学生,我们的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面对“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时代潮流,我认为,我们必须德立人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积善成德,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没有忠孝仁义的人,绝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定是忠孝两全、仁至义尽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忠孝”是“老古董”,其实不然,时代不同,“忠孝”的涵义不同。在今天,中学生的“忠”,既是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和敬仰,中国足彩网的是对自己职责的担当——忠于中学生的职守——做人成才。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中学生的职责就是努力学习、刻苦拼搏,德立人生、学以致用,以优异的成绩和真才实学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我就是这样践行的。在学习中,我拥护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以积极、乐观、严谨、刻苦的心态对待学习,以良好的行为表现和成绩体现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和敬爱。因此,我上学期统考统评语数英全班第一、全科总分第二,并被学校评为“进步之星”,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一个终于职守的人,是懂得孝道的人。我是个13岁的小女孩,我家是一个四口之家的和谐家庭。爸爸妈妈是很孝敬老人的人,他们给我的耳濡目染,我受益匪浅。作为孩子,我们对父母和老人的孝敬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是理解心、敬爱心。我家世代隶耕,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淳朴善良的农民,我们的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一丝一缕也物力维艰。我年纪虽小,但我懂得父母的艰难。因此,我珍惜父母给我的一切,在家里,我是个小乖乖,从小就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生活简朴,在生活上从不给父母提无理的要求;在社会、在学校,我遵守社会公德,文明有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勤奋学习,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打架闹事,更不私自外出上网或结交不良少年,从来不给父母添乱或制造麻烦。
同学们,这就是我的孝心,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也是可以做到的。百善孝为先,我相信,拥有了这样的孝心,我们就是善良仁爱的孩子。
那么,什么是“仁”呢?
“仁者,爱人”,孔圣先师的告诫如雷贯耳。我爸爸妈妈相敬如宾,和和睦睦,孝敬老人,友爱邻里,扶危济困,给我们两兄妹树立了仁者爱人的榜样。从他们那里,我体悟了“仁”的深刻内涵:仁者,要自尊自爱,要孝敬父母老人,要关心爱护邻里,要关爱朋友,团结同学。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当班干部,始终对自己的职责和荣誉特别的珍惜,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而且对学困同学给予学习帮助和精神鼓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同学和老师的信任,因此,直到小学毕业,每年都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班干”。
无爱心的人,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爱惜的人,是不可能爱他人的,爱党、爱祖国、爱人民更是一句空话。
我们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的一代新人,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练,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很多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缺失了。我们享受着“两免一补”和“营养餐”,可是,不少人不懂得知恩图报,不懂得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懂得担当,“懒、贪、奢、浮、愚”不以为耻而反以为荣。
学习上吊儿郎当、得过且过、懒里懒散,迟到、早退、旷课习以为常;课堂或呼呼大睡,或嬉戏打闹;作业马虎,抄袭成风;考试作弊,弄虚作假。生活上浮躁虚荣,追求吃喝玩乐、奇装异服,一个个奇形怪状;营养餐白花花的大米饭随处乱倒,不知珍惜,更不懂得感恩党和政府的关怀。
同学们,道德的榜样就在身边,耻辱也在身边,明礼才能知耻,让我们共同携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文明有礼、有德有才的人。
(指导教师:彭良举)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演讲稿(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所讲的题目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明五礼、知五耻对个人是品德修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是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和良好风气的丰厚滋养;上升到国家是兴旺发达的有力保障。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主要讲述的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幼时聪明好学,人称神童,可他一生潜心攻读,因在一个问题上与学友的看法不一致,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就去找著名的程颐老师请教。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的在门外等候着先生醒来。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进屋。后来,杨时成为“程学正宗”。“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汉末,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一同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与关羽、张飞冒着大风大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外出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
不在家,就催着要赶快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刘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到那里后,见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在门外等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来谈话。 “三顾茅庐”成了恭敬的典范。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在他四岁时的一天,适逢他祖父的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他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把大的分给别人,唯独给自己留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少,尊敬老人敬重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孔融让梨的故事,便成为了尊长的典型。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因渑池相会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廉颇很不服气,就对他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让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他。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蔺相如又道:“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会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秦国不敢攻打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所以,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这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负荆请罪就成了谦让团结的象征。
我们学校,同学们对尊师、尊长、恭敬、谦让团结的践行,已经成了一道明礼的独特风景线。在此,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我们身边所有的人,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作为精神引领,讲道德,树明礼向善之风,做正直友善的人;讲学习,树艰苦奋斗之风,做勤劳节俭的人;讲健康,树崇文尚洁之风,做健康开朗的人;讲诚信,树诚实守信之风,做正义坦荡的人;讲秩序,树礼让和谐之风,做遵纪守法之人;讲奉献,树互助友爱之风,做热心志愿服务的人。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希望同学们都积极努力,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我的讲话结束了!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