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2016年成都体育学院专业介绍
来源:成都体育学院 阅读:1595 次 日期:2016-01-12 09:20:44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2016年成都体育学院专业介绍”,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体育系

体育教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专业简介

体育教育专业是学校开设最早的专业,是四川省第一批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任课教师120余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48人、讲师30人。这支队伍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国际体育研究会 (IASA)委员、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拔尖人才、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优计划人选、四川省委首批直接联系的高层次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全国单项运动协会负责人、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援外专家等。该专业教师承担和完成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5项,其中29项成果分获教育部、四川省、国家体育总局的科技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奖和教学成果奖,一些应用性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体育教育专业是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经过50多年建设与创新发展,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在国内享有盛誉。体育教育专业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采取“2+2”或“3+1”方式联合培养学士学位学生。自1979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来,目前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5年来培养了一批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游泳、体育基本理论、学校体育理论与方法、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等多个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他们多数已成为我国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骨干力量。2014年招收了体育学一级学科运动项目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方向首届博士生2名。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教师职业素质和规范、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综合技能突出、能在各级各类学校胜任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以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专业核心课程有: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学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教材教法、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武术、游泳等和体育游戏创编与实践、操类项目创编与实践、体育赛事组织与编排、体育课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等专业特色课程以及教师教育方向模块课程等。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 从事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与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

咨询电话 (028)85090525

休闲体育系

休闲体育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有教授、副教授11人,讲师12人。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人,国家级体育裁判员6人。教师队伍中集聚全国知名的休闲体育专家,休闲体育双师型专业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

该专业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9项,获省部级、市级奖13项,出版多部专著、教材,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与教学成果奖。建有财政部资助的西部高校特色学科专用实验室——体育旅游与户外运动综合实验室,休闲体育系与经济管理系共同建有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的省属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休闲发展需要,系统掌握休闲体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从事休闲运动组织、休闲资源管理、休闲产业开发经营、休闲项目设计策划、休闲体育活动指导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的应用性高级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休闲体育学、休闲运动项目基础理论、休闲体育市场策划与营销、运动解剖学、体育管理导论、体育市场营销、创业基础、田径、体操、羽毛球、健美操、排球、高尔夫球运动、旱地冰球、网球、乒乓球、游泳、篮球、跆拳道、足球、太极拳、瑜伽、攀岩、三滑项目(滑草、滑雪、滑冰)、拓展运动、定向运动、野外生存活动指南、户外避险与救援、运动医务监督、郑氏推拿学等。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 从事休闲运动组织、休闲资源管理、休闲产业开发经营、休闲项目设计策划、休闲体育活动指导,以及休闲体育训练、培训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咨询电话 (028)85050879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有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讲师16人。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人,国家级体育裁判员6人。师资队伍既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

该专业为四川省级特色专业,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8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奖16项,出版多部专著、教材,其中《体育产业概论》为国家级教材,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与教学成果奖。建有财政部资助的西部高校特色学科专用实验室——体育旅游与户外运动综合实验室,休闲体育系与经济管理系共同建有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的省属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社会体育概论、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运动解剖学、创业基础、体育管理导论、体育经济学、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羽毛球运动、健美操运动、网球运动、篮球运动、足球运动、排球运动、乒乓球运动、田径、攀岩、高尔夫球运动、拓展运动、定向运动、野外生存活动指南、瑜伽、体育舞蹈、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运动医务监督、常见野外损伤与防治、体育保健学、传统体育养生学、健康体适能理论与实践等。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 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与服务,以及从事户外运动指导、训练和培训,从事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指导与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与创业。

咨询电话 (028)85050879

旅游管理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有教授、副教授8人,讲师17人,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其中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评委3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

本专业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3项,获省市级奖8项,出版多部专著、教材,其中《体育产业概论》为国家级教材,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与教学成果奖。“体育旅游基础技能”、“体育产业概论”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建有财政部资助的西部高校特色学科专用实验室——体育旅游与户外运动综合实验室,休闲体育系与经济管理系共同建有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的省属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适用于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体育理论与实践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体育旅游领域、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的应用性高级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学概论、体育统计学、创业基础、旅游财务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资源学、旅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体育旅游概论、体育旅游实践与技能、野外生存活动指南、外国语、摄影、拓展训练、高尔夫球运动、康乐经营与管理等。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体育旅游领域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方面工作与创业。

咨询电话 (028)85050879

运动系

运动训练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

运动训练专业创办于1986年,是全国首批开展运动训练专业办学的院校之一。运动训练教学团队为四川省省级教学团队,共有教师 97 名,其中教授 25名,博士 16名。团队师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其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四川省教学名师和博士生导师20余人。本专业紧密围绕学校“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厚基础,重实践”的教学理念。

运动训练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不断优化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建立了四川省竞技体育实验教学中心和省级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课程体系中《乒乓球》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球》、《举重》、《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和《游泳》等7门课程为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大量主干课程精品化,从制度层面、师资层面确保了高质量的本科教学。本专业教师主持编写了包括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在内的各级各类专业教材40余部。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本专业取得了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运动训练专业已形成教学、训练、科研相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运动成绩与教学质量有了长足进步。近年来,本专业培养了国际健将7名,运动健将47名,获得国际、国内各项比赛金牌36枚、银牌25枚、铜牌20枚。

该专业面向全国实行单独招生。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需求,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和投身体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掌握竞技体育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高专项运动技能,培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运动队训练与竞赛、学校代表队训练与教学、体育俱乐部训练与管理工作的“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管理学、实用运动选材、运动竞赛学、郑氏推拿学、青少年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能训练学、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运动心理技能训练、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体育基本理论、运动训练科研与方法以及主修项目理论与实践。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各类体育运动学校运动队训练与竞赛、学校代表队训练与教学、体育俱乐部训练与管理工作等。

咨询电话 (028) 85090554

足球运动系

体育教育专业(足球)

专业简介

足球运动系是在积极响应国家足球改革发展战略,推动足球事业长远发展的背景下建立的。旨在培养具有以足球专项为核心的综合体育技能,能胜任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各类运动队从事教练员岗位、在现代体育企业担任培训与管理工作以及社会体育指导等方向的 “一专多能”应用型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足球运动系前身为体育系足球教研室,是学校成立最早的运动项目教研室之一。目前下设系办公室、学生管理办公室、足球教学与训练教研室、足球理论研究室,原附属运动学校(中专)挂靠足球运动系。

足球运动系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由国培计划首席专家、省市足协裁判委员会、技术委员成员、运动健将、足球教练员等中青年专家与优秀骨干组成,已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等多项培训任务与课题。足球运动系教师主持编写了多部精品教材,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体育教育训练学(足球)本科生400余人,研究生30余人。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足球事业改革发展需要,系统掌握体育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以足球专项为核心的综合体育技能,能在各级学校胜任体育教学与科研、在各类运动队从事足球教练员岗位、在现代体育企业担任培训与管理工作以及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 “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心理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等。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 各级各类学校的足球指导员,体育教师,从事足球(体育)教学、足球课余训练、足球竞赛、裁判及管理工作;各级体校教练员,从事各专项的训练工作;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全民健身指导等相关工作

咨询电话 (028)85047096

运动训练专业(足球)

专业简介

足球运动系是在积极响应国家足球改革发展战略,推动足球事业长远发展的背景下建立的。旨在培养具有以足球专项为核心的综合体育技能,能胜任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各类运动队从事教练员岗位、在现代体育企业担任培训与管理工作以及社会体育指导等方向的 “一专多能”应用型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足球运动系前身为体育系足球教研室,是学校成立最早的运动项目教研室之一。目前下设系办公室、学生管理办公室、足球教学与训练教研室、足球理论研究室,原附属运动学校(中专)挂靠足球运动系。

足球运动系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由国培计划首席专家、省市足协裁判委员会、技术委员成员、运动健将、足球教练员等中青年专家与骨干组成,已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等多项培训任务与课题。足球运动系教师主持编写了多部精品教材,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运动训练学(足球)本科生300余人。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需求,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和投身体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掌握竞技体育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高的足球专项运动技能,培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足球运动队训练与竞赛、学校代表队训练与教学、体育俱乐部训练与管理工作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管理学、实用运动选材、运动竞赛学、郑氏推拿学、青少年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能训练学、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运动心理技能训练、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运动心理学、体育基本理论、教育学、运动训练科研与方法以及主修项目理论与实践。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各类体育运动学校足球运动队训练与竞赛、足球学校代表队训练与教学、足球俱乐部训练与管理工作等。

咨询电话 (028)85047096

武术系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原武术专业)为全国首批开办,现有专任教师近4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余人,博士3人,博士后2人,国际裁判和国家级裁判近20人。他们中既有在武术界享有名望的中、老年教师,又有近年来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得金牌的一代新秀,形成了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该专业教师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武术及开展武术科学研究方面颇有成绩,近年来已编著出版武术专著20余部,撰写的论文多篇在国际和国内武术科讨会上获奖。该专业教师参加编写的全国体育学院武术统编教材,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特等奖”。

该专业已培养了300余名研究生,武英级运动员80余人。武术套路、散手、健身气功代表队居全国一流水平,多次在国际、国内武术比赛中获得金牌。

该专业国际交往频繁,先后接收了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爱好者前来进修学习。同时,该专业师生也多次应邀到美国、英国、奥地利、日本、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讲学、执教、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承担裁判工作,为促进国际武术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该专业面向全国实行单独招生。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能熟练掌握武术基本理论及专业技能,能从事武术教学、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武术基础理论、传统体育养生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伤科与按摩、郑氏伤科推拿学、体育概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技术与理论、武术专项理论与技术、武术演艺创编与策划、安全防范技术基础、安保防卫术等。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 毕业学生主要去向为大中专学校、业余体校、公安、部队、各级体育局及武术院(馆)、武术运动队等。

咨询电话 (028) 85095603

艺术系

舞蹈学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近35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4人,并聘任了20余名全国知名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为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和进行教学指导、舞蹈编排。近年来,该专业舞蹈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多次在国际国内各类舞蹈艺术竞演中获金奖、一等奖和最佳创作、最佳表演奖。

该专业在十年的开办实践中,始终坚持“体艺结合、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建构、学科创新发展、专业特色发展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该专业确立开设三个专业方向:中国舞(民族民间舞、古典舞)、体育舞蹈(拉丁舞、标准舞)、运动舞蹈(啦啦舞、韵律舞蹈、现代舞、爵士舞、街舞、东方舞、花样绳舞、武舞、有氧舞蹈),并在长期教学实践和理论上,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探索了体育与艺术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此外,学院为该专业提供了优越的教学条件,硬件配套设施齐全,拥有现代舞蹈教育设施及40余个实习基地。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舞蹈学及体育艺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舞蹈教学、舞蹈编创、舞蹈研究和舞蹈组织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中国舞、体育舞蹈、运动舞蹈表演实践技能、突出的教学能力、良好的编创能力以及初步掌握对舞蹈教学与训练的理论研究能力;能够在基础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文化(艺术)馆、健身俱乐部、群众团体、社区、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编创、舞蹈研究和舞蹈组织管理等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核心课程有: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编导基础与实践、舞蹈运动原理与解剖学、舞蹈赏析与评论、中外舞蹈史、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音乐基础理论与软件应用、舞蹈服饰与化妆艺术、舞蹈写作、舞台灯光与多媒体、舞蹈基础训练、舞蹈技巧、舞蹈技术技巧(含中国舞、体育舞蹈、运动舞蹈)等以及特色创新课程:合唱与指挥、武舞、韵律舞蹈、全民健身操舞、花样绳舞、大型广场文体活动创编与实践、舞蹈竞演组织与教学技能实践、舞蹈英语等。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就业方向 学生在毕业后主要在基础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文化(艺术)馆、健身俱乐部、群众团体、社区、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中国舞、体育舞蹈、运动舞蹈等舞蹈教学、舞蹈编创、艺术指导、舞蹈研究和舞蹈组织管理等工作。

咨询电话 (028) 85070628

舞蹈表演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近3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9人,并聘任了10余名全国知名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为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进行表演艺术指导和舞蹈编创指导。近年来,该专业舞蹈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多次在国际国内各类舞蹈艺术竞演中获金奖、一等奖、最佳创作奖和最佳表演奖。

该专业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体艺结合、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建构、学科创新发展、专业特色发展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该专业确立开设三个专业方向:中国舞(民族民间舞、古典舞)、体育舞蹈(拉丁舞、标准舞)、运动舞蹈(啦啦舞、韵律舞蹈、现代舞、爵士舞、街舞、花样绳舞、武舞、有氧舞蹈),并在长期教学实践和理论上,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探索了舞蹈艺术与体育艺术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此外,学院为该专业提供了优越的教学条件,硬件配套设施齐全,拥有现代舞蹈教育设施及40余个实习基地。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掌握扎实的舞蹈舞台表演身体技能、舞蹈编创和舞蹈教育的能力;具备突出的中国舞、体育舞蹈、运动舞蹈等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学和舞蹈竞演组织等能力;能够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基础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文化(艺术)馆、健身舞蹈俱乐部等单位从事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学、舞蹈普及和竞演组织等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核心课程有: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编导基础与实践、舞蹈运动原理与解剖学、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史、舞蹈教学法、表演艺术与创作理论、舞蹈基础训练(芭蕾、古典)、舞蹈技术(含中国舞、体育舞蹈、运动舞蹈)、舞蹈技巧、舞蹈素材、舞蹈剧目、舞蹈表演实践等以及特色创新课程:音乐基础理论与软件应用、舞蹈服饰与化妆艺术、舞台灯光与多媒体、大型广场文体活动创编与实践、舞蹈英语等。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基础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文化(艺术)馆、健身舞蹈俱乐部等单位从事中国舞、体育舞蹈、运动舞蹈等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学、舞蹈普及和竞演组织等工作。

咨询电话 (028) 85070628

医学系

中医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

中医学专业已有50多年历史,是全国体育院校中唯一可授医学学位的本科医学专业,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四川省本科院校第一批品牌专业。其前身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最早建立的中医骨伤科专业。通过多年的建设,以其“体医结合”的特色,在国内外形成较大影响。

该专业拥有专业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余人,博士生导师4人,拥有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内知名的运动医学专家、中医骨伤科学专家等。

中医学专业现有运动医学、中医骨伤科学等8个教研室和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1个实验中心、1所附属体育医院、1个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和1个保健按摩技能培训中心。其中中医骨伤科学和运动生理学学科被列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运动医学被列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实验中心配备有现代化的科学研究仪器和设备,被评为国家体育总局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具有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实践教学基地。

近年来,该专业完成了70余个科研项目,其中10余项成果获国家体育总局和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在运动损伤的治疗、运动技术的诊断、运动性疲劳、人体机能评定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出版了《中国骨伤科学》、《伤科诊疗》、《伤科推拿学》、《运动创伤学》、《郑氏伤科理论与临床》、《运动骨创伤学》、《运动软组织损伤学》、《伤科中药与方剂》等专著30余本。该专业招收临床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两个一级学科三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2014年被批准招收中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具备生物学、中医学、临床医学、运动医学、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疗系统和运动队从事中医学特别是中医骨伤科、运动医学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影像诊断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康复医学、创伤急救学等。

主要专业方向课程有: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骨伤学、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骨科手术学、运动医务监督等。

学 制 五年

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 国家和各省市区运动队担任随队医生及科研教练;各级体育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各级医院骨科、中医科、理疗科、康复科等临床医疗工作者;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相关学科教学工作者。

咨询电话 (028)85090367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现有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余人,博士生导师3人。并设有专业图书资料室和20余个专业实验室的实验中心。运动人体科学为四川省高等本科特色专业、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其实验中心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招收运动人体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博士生。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促进人类健康”为目标,以“体育科研、健康管理、体质测评、运动伤害防护”为核心知识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体育学、生物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从事运动人体科学相关宣教、科研、健康管理、运动伤害防护、国民体质监测以及全民健身指导等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正常人体及运动解剖学、组织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健康与运动营养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医务监督、健康管理学、健康体检、国民体质监测、运动机能评定与处方、运动伤害防护、运动创伤学、现场急救、康复医学概论、郑氏推拿学、中医传统疗法、中医养生学、运动疗法、健康体适能、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肌肉训练、大众健身方法等。其中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伤科推拿学、运动解剖学为四川省精品课程。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 体育科研所体育科研工作者、运动队保健人员,运动队科研教练,中小学体育保健和生理卫生学教师,国民体质研究机构、体育保健康复部门、健康管理公司、大众健身及户外运动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业者。

咨询电话 (028)85090367

康复治疗学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0余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0余人,拥有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专家,组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及四川省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为本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平台。该专业招收康复治疗与理疗学专业和运动康复专业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康复医学,尤其是PT(physic therapy,物理疗法)基础理论知识和康复治疗技术,具有中西医结合骨伤康复特色优势,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未来能够胜任与康复治疗相关的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康复治疗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含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含运动生物化学)、神经病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假肢矫形器学、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言语治疗、神经解剖学、社区康复学、心肺及烧伤疾病康复治疗学、神经疾病康复治疗学、运动疗法学、康复评定学、作业疗法学、骨伤科康复学、物理因子治疗、郑氏推拿学基础、郑氏推拿治疗学、运动针灸学、运动医务监督、健康与运动营养学、水中康复学、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肌肉训练。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各级医院的临床康复科室、残疾人康复中心、社会康复医学中心、各级职业运动队、运动训练基地、职业运动俱乐部、健康休闲俱乐部、社区、健康与康复科研所、体育与卫生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康复医学治疗、康复健身指导、运动医务监督、卫生保健、医疗监督、科学研究及行政管理的相关工作。

咨询电话 (028)85090367

经管系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副教授13人,讲师20人,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实践与沟通技能,能够在各级企事业单位、体育相关领域从事经营管理、市场开发以及组织运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管理、西方经济学、管理文秘、体育公共关系、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概论、体育经纪人、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育赛事运作管理、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体育市场调研与策划、体育项目投资与管理实务、外国语等。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在各级企事业单位、体育相关领域从事产业开发、市场营销、赛事运作、俱乐部管理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

咨询电话 (028)85093749

经济学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副教授13人,讲师19人,构成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在我国体育经济学领域具有较大影响。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

该专业建有体育产业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5项,获省市奖5项,编辑出版多部专著、教材,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研究与教学成果奖。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能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学教学研究和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国际贸易、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法、当代中国经济、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经纪人、体育产业概论、电子商务、外国语、商务谈判、商业计划书编制等。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就业方向 在经济、体育、文教等部门从事经济分析、产业规划、市场开发、俱乐部经营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

咨询电话 (028)85093749

新闻系

新闻学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

专业简介

我校是国内最早培养体育新闻专门人才的院校之一。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授、副教授10余人,拥有一支包括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体育总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专家津贴获得者在内的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

本专业教学条件先进,设有包括音频制作实验室、视频制作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和演播实验室在内的实验中心及专业图书资料室。《体育新闻学》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选题。该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授予权和本科第二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

面向传媒,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与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媒体、政府、企业、体育等部门从事新闻传播、宣传、广告策划及相关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复合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大学英语、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节目主持、广告策划、体育新闻学概论、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国文化专题、西方文化专题、媒介经营与管理、平面设计、报刊电脑设计与排版、网络新闻编辑、体育电视摄像、音视频节目制作、新媒体报道、传播学研究方法、演讲与口才、体育解说、英语体育新闻报道、运动项目知识与竞赛规则、纪录片赏析、新媒体与体育、人际与组织传播、深度报道、网页设计与制作。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就业方向 在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从事记者及相关工作;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广告工作;在高校及研究部门从事新闻、宣传等方面的教育、研究及相关工作。

咨询电话 (028)85052348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授、副教授10余人。教学条件先进,设有包括音频制作实验室、视频制作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和演播实验室在内的实验中心及专业图书资料室,能全面满足电视新闻制作、报纸电脑排版、新闻图片处理及网络教学等教学需要。

培养目标

面向大传媒,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包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具备体育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知识及技能,能在媒体、政府、企业、体育等部门,从事电视节目编导、摄影、策划、推广及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广播电视理论、广播电视史,影视艺术概论、广播新闻采写、电视编辑、广播电视写作、电视采访与写作、电视摄像、电视专题制作、演播室直播 电视体育专题与栏目制作、电视体育新闻采编与制作、播音与主持等。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就业方向:能在媒体、政府、企业、体育等部门,从事电视节目编导、摄影、策划、推广及节目主持人等相关工作。

咨询电话 (028)85052348

外语系

英语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是全国体育院校中设立的首个英语专业(2002年),有着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出众、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现有教授、副教授10余人,讲师20人,常年聘有外籍教授和国内知名院校客座教授多人。教学团队中有近三分之二的教师有在英、美、澳等主要英语国家攻读高级学位和进修学习的经历,圆满完成过各级政府、国内外教学机构和各类体育机构的翻译业务。有完善的语言教育网络系统、强大的学生自主学习中心、丰富的科创与文化活动以及独有的省、市国际体育赛事语言实践平台,并与外研社共建“体育数字化翻译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元化的实践机会;教学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统一,形成了“厚基础、强技能、懂专业、重实践”的教学特色与理念。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好的创新意识、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体育外语外事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能在体育、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语从事外事、翻译、教育、旅游、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英语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精读、听力、泛读、高级视听、口语、英语写作、英语翻译(口译、笔译)、英美文学、论文写作、运动项目英语(篮球、排球、武术、足球、羽毛球、网球、舞蹈等)、外交学导论、体育赛事翻译、国际体育赛事与组织、国际体育问题研究、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新闻英语等。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就业方向 能在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体育部门(体育局、体育管理中心等)、外事、体育俱乐部、翻译机构、出版、新闻、外企、旅游等部门,从事体育赛事翻译、体育管理、体育经纪人、外贸洽谈、文秘、涉外公关、涉外导游等工作;也可在各类学校及科研部门等从事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

咨询电话 (028)85092318,85093984

研究生部

我校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4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取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2000年获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成为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13年我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有体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体育学、临床医学、新闻传播学、中西医结合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产业学、体育伦理、运动康复学、运动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新闻学、传播学1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体育、中医、新闻与传播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92年开始先后与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苏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4年开始独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193人;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1人。2016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410人、博士研究生10人。

2016年学校设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

咨询电话 (028)85096075

附属竞技体育学校(附属体育运动学校)

附属竞技体育学校(附属体育运动学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化文化基础知识的体育专门人才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参加奥运会、亚运会优秀运动员的任务。设有艺术体操、举重、武术、田径、水球等项目。现已形成教学、训练、科研相结合的科学的运动员培养体系,以敢于创新、科学训练、顽强拼搏、勇攀高峰为指导思想,运动成绩与教学质量在国内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2005年以来我校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金牌321枚、银牌275枚、铜牌271枚。武术散打获得6次世界冠军;2005年获得世界举重锦标赛1枚金牌、2枚银牌;在2008年奥运会上,获得艺术体操集体全能银牌、女子水球第五名;2009年获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10米栏、女子水球2枚金牌;2010年获得亚运会女子水球金牌;2011年获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艺术体操3枚金牌、女子水球金牌;2012年奥运会获得女子水球第五名;2013年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3枚银牌、1枚铜牌;2014年在艺术体操世界杯系列赛上获得冠军,在第十七届亚运会上,获得女子水球金牌;2015年获得首届全国青运会女子跳高金牌。我校艺术体操队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授予“2008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竞技体校被四川省授予“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大贡献奖”;2012年四川省政府为我校参加伦敦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记集体二等功。

附属竞技体育学校(附属体育运动学校)采取常年招生方式向全国招收具有运动天赋的适龄学生,形成了科学、系统并日趋完善的“亦读亦训、科学训练”的办学模式。

咨询电话 (028)85226582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2024年四川省高考招生录取
易贤网手机网站地址:2016年成都体育学院专业介绍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