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城镇公用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体系。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启动大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实施老城区和旧管网改造。
2015年5月,第二届广州绿色出行论坛呼吁推动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主题活动在中山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民间组织“拜客广州”牵头,旨在联合政府、学界、民间多方资源,推动广州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论坛发布了《广州市中心城区自行车出行调研报告》,该报告指出,广州自行车出行比例较低,56%的受访者以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
【标准表述】
[内涵]
慢行交通主要是满足居住区内短距离出行的需求,是“最后一公里”的必经换乘方式,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补充。城市公共交通由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BRT系统、辅助公交系统、特殊公交系统五部分组成,是城市出行的主要承担体。慢行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对提高居民出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两种交通方式的特长,彼此协调,优化居住区出行结构,引导居民出行方式向“慢行+公共交通”的转变。
[意义分析]
步行交通是所有接驳交通方式中的末端方式,自行车是仅次于步行交通的能够解决好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接驳方式,居住区是慢行活动发生频率较高,而且主要满足居住区内使用者的短距离出行,做好城市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的接驳,不仅有利于居民舒适便捷的实现换乘,而且能够提升城市整体交通效率、优化城市出行结构。
第一,慢行交通是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公共交通并不能实现最终的门到门服务,自行车具有灵活、便捷,在城市机动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体现出可达性、准时性高的特点,而步行通道是乘客使用率最高的慢行设施。
第二,慢行交通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最佳选择。在轨道交通换乘衔接的方式中,步行和自行车能很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也是最直接影响换乘舒适性的交通接驳方式。
第三,慢行交通满足发展绿色交通的要求。绿色交通是指为了提高城市通行效率、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社会公平而发展的低碳环保、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统。
[问题分析]
目前居住区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换乘线路的不通畅。主要体现在步行线路的不连续性。通过调查发现,对步行空间的侵占是导致线路不畅的主要原因,机动车的随意停放、城市家具的不合理布置等都直接影响了通行的效率。
二是换乘设施的不完善。设施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停车设施的不足和公共自行车的缺失。由于场地规模的限制和前期规模的预测不足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换乘点周边的停车设施难以满足停车需求,这也是造成非机动车随意停放的因素之一。
三是换乘的舒适性不够。由于换乘线路缺少整体性规划,导致换乘线路过长,降低了换乘对于使用者的吸引力;步行空间过于单调,缺少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呼应;停车设施里换乘点距离较远,使用者要推行很远的距离,而且缺少遮阳遮雨设施。
[参考措施]
对此专家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强化规划调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要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相互衔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明确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原则。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要科学布局线网,优化节点设置,促进城市内外交通便利衔接和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第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交通设施、装备水平,提高公共交通舒适性。加快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以及停靠站建设。推进换乘枢纽及步行道、自行车道、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将其纳入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
第三,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对新建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收益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
第四,加大政府投入。城市政府要将公共交通发展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十二五”期间,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实行电价优惠。
第五,拓宽投资渠道。通过特许经营、战略投资、信托投资、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第六,保障公交路权优先。增加划设城市公共交通优先车道,扩大信号优先范围。允许机场巴士、校车、班车使用公共交通优先车道。加强公共交通优先车道的监控和管理。
第七,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切实加强安全监管。规范技术和产品标准,构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轨道交通工程验收和试运营审核及第三方安全评估制度。
最后,对居民环保的出行观念进行引导。呼吁广大交通参与者树立绿色、低碳、生态、文明的交通理念,倡导“绿色出行”“慢行交通”“公交优先”,改变出行方式,改变仗车思维,减少车辆出行,达到缓解交通压力目的。并且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加快推进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改变人民群众的出行方式,打造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参考范文】
慢行优先让城市交通更有人情味
骑自行车有专用车道,出门散步不怕风雨,徜徉文化中心区不必担心机动车的惊扰……昨日,深圳市交委与福田区政府向社会公示的福田中心区及周边片区慢行系统规划,让以上美好愿景变得触手可及。该规划着眼于对现有慢行系统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体现了城市交通从满足车辆通行为主,向以人为本与慢行优先的理念转变。
城市,应该是人们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优美、舒适、连续的人性化城市空间,细致而深入的慢行体验,是城市的内涵与魅力所在,令人留连忘返。然而,在现代机动车占主导的城市空间中,人性化的生活、休憩与交往空间不断地受到挤压和侵占。机动车在给人们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高能耗、高污染以及由路权分配不合理导致的交通事故触目皆是。而慢行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是治愈城市交通顽症的一剂良药。
在所有的出行方式中,没有哪一种比“11路”更适合短距离出行了。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也是最古老与最普遍的出行方式。步行是1公里内最直接的交通方式,也是所有其它交通出行开始与结束的衔接“桥梁”。福田区CBD人口集中、建筑密集、车流量大,市交委在规划主要步行通道改造方案时,按照慢行优先的要求,采取交叉口窄点设计与风雨连廊设置等措施,让步行空间有机融合在城市整体空间之中。只有当步行环境安全、便利了,才能让行人感受到安心、惬意,享受绿色出行的愉悦,舒缓都市生活的压力。
专用自行车道的设计,让城市交通更加畅通。骑自行车是5公里内中短距离出行最便捷、节能、环保、经济的交通方式。许多国际化大都市非常注重自行车交通的发展,拉开从“四个轮子”回归到“两个轮子”的“双轮革命”序幕。在德国,每1000名居民中有814辆自行车,其中38%的人骑车上班。近年来,深圳也参与到倡导自行车出行的世界大潮中,一条条自行车专用道成为城市的一道道亮丽风景。快慢分行,互不干扰,让自行车不在夹缝中“生存”,避免自行车因“走投无路”而与行人争路或与汽车抢路,使交通秩序更加安全、有序、高效。
在慢行优先理念引导下进行的慢行系统优化升级,让城市交通更有人情味。城市交通的发展,道路宽阔、气派的“硬件优势”固然重要,但交通运行畅通、市民出行方便才是根本。一个富有生命力与人性化的城市,必然要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此次公布的慢行系统规划中,专门设计了福田中心区慢行休闲通道系统,将依托既有绿道体系联系中心区周边四大公园及内部居住区休闲通道,可以让“慢行者”更好地亲近自然,体验“慢生活”的优雅,在更舒适的环境中与人交流,让整个城市都充满温情。
交通规划从以车为本回归到以人为本,以市民出行实际需求为核心,是城市治理走向成熟、走向人性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