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简介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系行业办学历史悠长,拥有紧密的行业联系网。全系共设四个专业:金融管理、投资与理财、保险和互联网金融专业。其中金融管理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专业,2004 年被确定为省级教改专业; 2011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投资理财专业2014年也立项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互联网金融专业为我系新增专业。
一、办学条件
金融系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师26人,其中教授一人,副教授8人,博士3人,有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2名。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有来自企业的高管6名担任客座教授。金融系建有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模拟银行、保险业务实训中心、金融投资实训室、金融业务综合实训室和互联网金融实训室等山西省内唯一的高标准、仿真化校内实训基地。和13家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与招商银行、光大银行进行订单式培养,与山西省信用联社等金融企业开展了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二、培养模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系以其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以“做人第一,能力至上”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着力于学生的品德修养、专业学习、能力发展的全面提升。金融系各专业按照学院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融合为路径,与山西省信用联社、光大银行、中煤保险等金融企业建立了长效化的产学合作机制,在教师挂职、学生实习、一站式就业、员工培训、订单式培养等方面均有深度的合作。
三、培养成效
金融系培养的学生素质高,技能强。从1983年开始招生到现在为止已为山西省金融系统和相关行业输送了数万名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经担任了各单位的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在金融行业职业教育委员会举办的全国高职院校学生银行综合业务技能大赛中连续三年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就业情况
金融系所属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及农村金融机构与组织等一线岗位,具备较强的金融业务处理、金融产品营销及投资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熟练掌握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操作技能,并能对行业服务中的一线岗位进行组织与管理,具备“一技之长+拓展技能”复合型人才。与山西信用联社、广州光大银行等相关金融企业实行全方位合作,以实习带动就业,2015年金融系共有89名学生正式入职山西省信用联社,占毕业生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6名学生入职广州光大银行,实现了学生顺利就业、优质就业、对口就业。学生就业率达94%以上。
金融管理专业简介
金融管理专业作为山西金融职业学院重点专业,下设商业银行、农村金融两个专业方向。本专业2004 年被确定为省级教改专业; 2011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省级品牌专业。
一、培养理念
本专业是山西金融业一线柜员的摇篮,在学校改革转型的宏伟战略指导下,在推动学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按照专业服务产业、课程服务岗位、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了与各银行机构及其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实习就业,把校企一体”合作办学的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核心课程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证券投资实务;保险实务;金融产品营销;基础会计;银行会计;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银行产品;客户经理;国际结算实务
三、培养核心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 | 对接课程 |
柜面业务处理能力 |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 |
证券软件应用、证券投资分析能力 | 证券投资分析 |
营销技巧、专业服务能力 | 证券经纪业务、客户经理 |
金融业务及产品营销能力 | 金融产品营销 |
金融业务办理能力 |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
金融会计核算能力 | 基础会计、银行会计 |
保险业务处理能力 | 保险实务 |
四、就业方向
就业岗位 | 就业单位 |
综合柜员 | 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 |
金融理财客户经理 | 证券公司营业部、银行、投资公司 |
金融产品咨询与营销 | 银行、证券、保险等中小金融机构 |
信贷员 | 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 |
投资与理财专业简介
投资与理财专业是学院的重点专业,隶属于金融系。2003年设置并于同年开始招生,学制三年,2005年被评为学校教改示范专业,2011年被评为学校特色专业,2014年被评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
一、培养理念
基于证券投资与理财业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特色,培养的人才具备投资和理财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能够满足证券营业部、期货营业部、商业银行及近年来兴起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第三方理财机构对高素质投资理财人才的需求。
二、核心课程
理财规划与实务、证券投资分析、期货市场业务、商业银行综合柜员业务、客户经理
三、培养核心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 | 对接课程 |
设计理财方案能力、财务分析能力 | 理财规划与实务 |
证券软件应用、证券投资分析能力 | 证券投资分析 |
营销技巧、专业服务能力 | 客户经理 |
期货交易能力 | 期货市场业务 |
四、就业方向
理财顾问 | 银行、证券公司营业部、投资公司 |
证券营销 | 证券公司营业部 |
证券投资咨询 | 证券公司营业部、投资公司 |
期货交易 | 期货公司营业部、证券公司营业部 |
五、社团育人
2014年12月投资与理财专业成立了第一个专业社团—汇通理财协会。汇通理财协会以本专业为依托,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第二课堂和实践基地;通过组织模拟炒股大赛和投资理财大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和提高学生投资理财技能;与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长期保持合作伙伴关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和校友来校讲学,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保险专业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系保险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遍布省内各家保险机构和部分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多年来,我校培养的很多毕业生成为保险机构部门经理、培训讲师、理赔专员和业务骨干。保险、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对保险专业人才需求很大,保险专业可谓学生就业率高、就业面广,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一、培养理念
培养素质全面,适应力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养,掌握保险基本知识,具备保险业务经营能力与专业技能,能在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从事业务拓展、查勘定损、核保核赔等实务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就业方向及岗位
1、保险专业主要培养在中、外保险公司,中外保险中介机构,各级保险监管部门,各级社会保障部门,银行、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各大、中型企业的财务融资部门及理财部门的专门人才。就职的岗位主要有培训讲师、承保出单员、理赔专员、理财顾问、业务主管等。
2、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本科阶段学习。
3、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山西省信用社联考,成为信用社员工。
三、保险专业优势
1、校内仿真实训基地——保险业务实训中心。
我系与省内多家保险机构合作,建立了校内仿真实训基地——保险业务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完全按照保险公司真实场景打造,配有保险公司业务操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可在中心进行核保、出单、理赔、客服等业务操作。如果学生有业绩,可以将真实数据上传保险机构,可获得资金奖励,将可能获得勤工俭学的好机会。
2、“前校后企”式的实践教学环境及一站式就业通道。保险专业学生用两年半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大三后半年将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锻炼。我系将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与众多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联合开办订单班,积极促进金融机构直接接收我专业毕业生就业。
3、与多家保险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就业,并为实践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4、就业率高、就业面广,就业前景十分乐观。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也大规模地吸纳保险专业人才,使得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关键还在于,保险专业的学生经过营销训练,具有更高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精神,深受广大金融机构的欢迎,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四、核心课程
保险实务、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保险营销、保险业务综合实训。
五、核心能力
1、信息能力,是判断、选择、整合、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2、人际关系能力,是指组织,协调职业活动中个人与生产,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能力。
3、操作能力。包括银行、保险实际业务操作、营销等各种能力;商务写作能力;理财核算能力。商业银行综合柜员操作能力。
4、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其较强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具有灵活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探索新知识、勇于创新。
互联网金融专业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企业创新、政府引导、消费者选择的多方作用下,创新和发展极为迅猛,已初步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兴金融业态体系。作为传统金融行业与信息产业的创新“结合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催生了对信息时代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巨大需求。互联网金融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一、培养理念
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校企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使学校的培养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二、核心课程
金融基础、电子商务、证券投资实务、保险实务、互联网金融概论、第三方支付、P2P与互联网众筹、互联网金融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产品、新媒体营销实务等
三、就业方向
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电子商务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互联网金融运营管理、互联网金融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金融风险控制等相关工作。
四、核心能力
1、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手段从事调研、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新能力。掌握新媒体营销技术,了解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知识再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4、学习能力。能借助互联网及各种媒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顺应时代需要。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