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教学设计构想:以课内例子导出方法,以方法指导课外。
在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落实120个实词之外,我们还应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
一、复习要求:
文言文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很有必要。
二、方法指导:
(一)
课内回顾:
A、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B、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方法:字形推断法(利用汉字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鸟雀、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
课外延伸:
1、启听淮北取籴。(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 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袖空牒窃印(2001年春季北京卷)
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
3. 《战国策•赵策》:“秦军引而去。(“引”,《说文》:“开弓也。”开弓既是向后拉,所以“引”又有“引退”的意义。)
4. 《左传》昭公二十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责”,它之所以从贝,是因为贝表示财。《左传》昭公二十年:“使有司(主管机关)宽政,毁关(去掉关税),去禁(废除各种禁令),薄敛(减少田租),已责(停止讨债)。”这是“责”的本义。)
练习巩固:
(1)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2)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韩非子•和氏》)
(3)虽身死家破,要领不属,手足异处,不难为也。(《韩非子•说疑》)
(二)
课内回顾:
A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离娄下》早写成“蚤”。“蚤”的本义跳蚤,早晨的“早”之所以写成“蚤”,只是因为二者声音相同,“早”是“蚤”的假借义。)
B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孰”通“熟”,义为“仔细”.)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倍:通“背”,背叛,忘记。 )
方法总结:字音推断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也就是根据同音通假求得本字。
课外延伸:
1、“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句中“倍”若释为“一倍,加倍”便无法解出此句的意思,但是“倍”与“背”的读音相近,“背”的含义是“违背”,这样,我们便可以很容易地释出 “倍道”就是“违背自然规律”。
2、进住夏口。(《赤壁之战》)“住”通“驻”。如果是“柱”、“注”、“炷”等字就不可以通假“驻”;
3、亲戚畔之(“叛”背叛)
练习巩固:
1、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2、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3、人穷则反本
4、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5、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6、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7、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8、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9、系向牛头充炭直。
10、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
课内回顾:
A、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愈,越)
D、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险固的地势)
E、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灭)
F、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G、追亡逐北(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方法总结:互文对举推断法(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
课外延伸:
A、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B、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私者,然欲厚之,更所以祸之。(全国卷)
“顽鲁者亦当矜怜”中的“顽鲁”义: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C、顽皮而愚蠢D、愚昧而愚蠢,孤立地看似乎都讲得通,但由于这句话同下面“贤俊者自可赏爱”构成整句。因此,你只需了解“贤”“俊”是在古文中是“有才能”之义,就很容易能选出D项这一正确的答案。
练习巩固:
(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四)
课内回顾:
A、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平安的)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的位置,便可推断它是动词“会水”即“游泳”的意思。)
C、范增数目项王(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D、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促织》 “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
E、臣战河南,然不自意先入关破秦。(“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
F、视之,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意”作主语,为名词,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
方法总结:语法分析推断法(利用语法结构)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课外延伸:
A、文过饰非 (掩饰)严惩不贷 (宽恕)孜孜不倦(勤勉的样子)
B、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朱丹”、“黝”都处在谓语的位置并分别带了宾语“门”和“之”,所以就能感知它们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漆成红色”和“涂成黑色”的意思。)
C、自放驴,取樵炊爨(2000年全国高考题)(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
D、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练习巩固:
(1)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册府元龟》)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3)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4)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烛之武退秦师》
(五)
课内回顾:
A、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言听计从:听从)
B、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农,从事)
C、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
方法总结:成语印证法(利用成语)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逢生”。
课外延伸: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 :招致)
B、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接近)
C、在官清恪,未尝闻私。(高考试题)(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
D、吾亦望汝副其心(名副其实:符合)
练习巩固:
(1)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史记•屈原列传》)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3)敌则能战之。(《孙子兵法•谋攻》)
(4)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5)以兵胁涣(《三国志•魏志》)
(6)百骸、九窍、六脏赅而存焉。(《庄子•齐物论》)
(六)
课内回顾:
A、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
B、烟涛微茫信难求(“难求”为谓语,而“信”修饰了“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和形容词充当,结合语境就可以推断出“信”是实在的意思。)
方法总结:语境分析法(利用上下文语境)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课外延伸:
A、又以適去,意不自得。(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又以適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
B、(郭)永以书抵幕府(“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抵,送达。)
练习巩固: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苏洵《六国论》)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3)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竟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4)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史记•屈原列传》)
(5)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6)坐南朝北
(七)
A、(高考)“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沛公不胜杯杓”中的“胜”;
B、(上海卷)“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同课文“向使六国各爱其地”中的“爱”;
C、“伐其功”跟课文《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中的“伐”均是“夸耀”之义。
方法:课文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解答文言实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代入检验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法宝越多,你获得成功的系数就越大
举例:
(1)全国卷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
(2)全国卷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结发同枕席(《孔雀东南飞》)
(3)全国卷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4)全国卷Ⅱ岁凶,汝旁诸县多盗(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寡人之于国也》)
(5)全国卷Ⅱ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谏:规劝)——太后不肯,大臣强谏(《触龙说赵太后》)
(6)全国卷Ⅱ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7)全国卷帝殊有难色(殊:十分、非常)—— 今者老臣殊不欲食,乃自强步《触龙说赵太后》
(8)全国卷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拔二十城《信陵君窃符救赵》
(9) 全国卷使老弱女子乘城(乘:登上)——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