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已经习惯于从传统的经典中找寻属于自身民族的文化和知识,却缺乏在实践中去获取文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我们切不可因为缺乏这种能力,而永远放弃获取这种能力的努力,更不能因为自身不具备这种能力而否定这种能力的价值和作用。
以下哪句话,可以表达作者的观点?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开卷有益
C.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D.尽信书不如无书
2.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全球气温普遍上升超过2摄氏度,食物的供给就会岌岌可危,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农作物的产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当温度上升超过4摄氏度时,大米的产量会下降30%。而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粮价将大幅上涨,这势必又会带动畜产品、肉类价格的上涨,全球性食物短缺和饥荒在所难免。最终我们可能不得不对自己的食物结构做出相应调整,人们的饮食习惯可能将因此而发生很大改变。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全球气温变化将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B.粮价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畜产品、肉类价格变化
C.全球气温变化可能会引起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
D.全球气温变化,最终会引起全球性食物短缺
3.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可现实中有些人经常是学的一套、说的一套,干的又是另一套,不把所学习的东西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种现象,有的人在学习时不把自己摆进去,拿着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这也是不良学风的表现。
这段文字概括了哪种不良学风?
A.不重视学习,不注意学习
B.学习中的实用主义倾向
C.学习中存在的“空对空”、“两张皮”现象
D.学习中的功利主义倾向
4.一个特定领域贡献较大比例的财政收入是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共性,比如一个城市的优势产业或龙头企业将贡献较大规模的税收收入,但是,如果这个领域发生系统性风险,那么财政收入将面临系统性冲击,财政状况恶化甚至财政危机就成必然。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得出:
A.财政收入应该避免过度集中于特定领域,收入结构应该尽量多元化
B.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必然会出现危机
C.要时刻关注优势产业的系统性风险
D.财政收入来源单一是诸多国家和城市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我们缺乏实践能力,后文进一步强调应努力实践,重视其价值和作用。由此可知,作者意在强调重视“实践”。A项把“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并列,未突出“行万里路”,即实践;B项强调“开卷有益”,即读书,与此不符;文段未涉及C项“不唯上”。故本题选D。
2.【答案】D。解析:文段的行文逻辑是:全球气温上升→农作物产量减少→粮价、畜产品、肉类价格上涨→全球性食物短缺→人们调整饮食习惯。由此可知,全球气温变化最终引起的应是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而非全球性食物短缺,D项不符合文意,当选。
3.【答案】C。解析:由“学的一套、说的一套,干的又是另一套”、“不把所学习的东西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不把自己摆进去”等表述可知,文段主要阐述的是学习和应用不统一、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不良学风,即C项。
4.【答案】A。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重点强调“但是”后的内容,即政府财政收入依赖于一个特定领域,其发生风险会对政府财政造成很大危险。而要从根本上避免此种危险,政府的收入结构应尽量多元化,而不要过度依赖于某一特定领域。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