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必须有人脱颖而出方可达到最初的目的。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备考指导书籍推向市场,越来越多人背诵着同样的“范文”进入考场,模式化的文章也随之而出,出现大批的淘汰者也就不足为奇。若想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个性化表达越来越多的被认可。这里专家仅就《申论》高分文章的个性化表达谈几点,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篇完整的文章包括标题、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一)标题的个性化。
“标题”对于文章而言就像“头脸”对于一个人一样重要。我们观察一个人的时候“远观头,近看脚”,那么阅卷老师在阅卷的时候也一样:“粗看题,细看点”,即第一印象是对文章标题的判断,“题好文一半”。因此,考生在书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标题表达的个性化、新颖化,避免套路化。
试比较:
生态文明重在制度建设 让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证人保护制度亟需制度跟进 证人保护制度是保护证人的利器
创新文化产业促进城市发展 文化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引擎”
简洁、规范、明确是一个合格标题的基本要求,而能够运用一定的标题优化技巧,会使标题更出色、新颖,这也是标题个性化表达的一种趋势。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标题的优化是在“合格标题”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为“优化”而优化,使用不贴切的比喻词,因文害意。
(二)主体个性化。
在《申论》文章中,主体部分主要是分论点的论证。分论点的选取需要注意分论点必须支持总论点,分论点之间逻辑清楚,在此基础上再力求反套路、个性化表达,方可实现文章高分的目的。
例:
总论点:以创新为抓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分论点:1.发展文化产业,内容亟待创新
2.发展文化产业,人才亟待创新
3.发展文化产业,制度亟待创新
不难发现,以上分论点结构相同,字数相当且前半句都相同,看似论点工整、明确,实际上,这种形式有着明显的套用痕迹,已被视为文章套路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不建议大家都采用这种形式书写文章。
反套路的个性化表达需要语言流畅、自然、连贯。
建议修改:
总论点:以创新为抓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分论点:1.发展文化产业亟需在内容上进行创新
2.当然,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人才创新作为助推器。
3.此外,制度创新也能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比较修改前后的分论点,不难发现,修改后分论点的语言表达更自然、连贯,逻辑清楚,没有修改前的刻板、雕琢痕迹,相对更容易得到阅卷者的高分认可。
(三)结尾个性化。
文章结尾重在收束全文,升华文章主旨,进一步强调或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核心表达更深刻、发人深省。一些考生背诵套路化文章结尾:“综上所述/总而言之……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白白放弃了让文章更精彩的一次机会。
反套路、个性化表达要求考生尽量避免使用“综上所述/总而言之……”这些词,直接陈述文章核心内容,进行意义、影响阐述或者强调对策性分论点的重要性,来结束全文。
例:
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轻民意。是否顺民心、重民意,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只有让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才能对话亿万网民,凝聚亿万民心,凝聚更大力量推动中国稳步前行!
2.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今天,无论“堵”与“疏”,都要依法进行。打击、管理既要依据刑法等实体法,也要遵循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同时,注重合法权益的保护,惟有如此,才能做到“堵”、“疏”结合,进而推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