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教授在首届健康中国高峰论坛上提出,我国有关部门对于将体检费用纳入医保的事宜,应尽早有一个合理安排,并制定出时间表。(12月11日《京华时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新京报:病症发现与干预时间的早晚,直接决定着个人寿命的长短与医疗支出规模。要减少大病、慢性病的出现,最合理的措施莫过于预防。在加拿大,持有有效健康卡的居民,每年可以免费享受一次体检;在美国,体检属于预防项目,一般会纳入医疗保险并全部报销或者负责主要部分。奥巴马医改更要求保险公司在出售美国本土的保险计划时必须包括免费的年度体检。中国已经建立了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大病发病率直接影响财政支出,把钱花在体检上,并辅以卫生教育和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大病医保支出。纳入医保的体检可以要求个人自付一定比例,还应因人施策,年轻人、健康人检查频率低一些,老年人、既往症患者检查的频率应当高一些,检查的项目也需因人而异。体检入医保需要渐进式的制度安排,减轻政策带来的冲击。
@人民网蒋萌:在关注体检能否入医保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体检对疾病的“命中率”。首先,社会性的体检中心如雨后春笋,去体检的人犹如“走马灯”,你会否产生“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疑问。再者,商业化体检中心所用仪器、试纸、医师等是否靠谱,这方面的监督与对体检中心的“体检”是否到位?还有,体检花费与检测项目直接相关,一些简单的、价位低的体检所含项目有限,难保不会出现对疾病的漏检。早发现早治疗是一种美好愿景,但在现实中,也有“体检有问题离病入膏肓不远”的嘲讽。简言之,检查项目的科学性,检验机构的专业性,决定着体检的实际效果,影响着体检的公信力,是体检入医保必须考量的。
@红网胡建兵: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严重、食品添加剂增多等问题,导致患恶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的“医保费用”报销只是针对已发生疾病在治疗环节的支出,而没有把体检费列入医保报销范围。因而很多人都不进行例行的体检。有的单位虽然组织职工进行体检,也只是简单验验血、做做心电图、做做B超等等常规检查,一些毛病很难查得出来。从而使一些人在生了重病后,不能及时发现,等到发现时,为时已晚。以胃癌为例,目前日本、韩国的早期诊断率在80%以上,而在我国,还不到20%。
任何一个家庭一旦有人得了大病,这个家庭就会感到天塌下来似的,幸福指数会立刻大幅下降。所以必须对大病进行早诊断,要早发现,早治疗。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及时地发现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每个公民都能定时体检。而做到及时体检全覆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公民的体检费列入医保报销范围。
体检列入了报销范围,表面上看起来可能会让医保多了支出,但体检列入医保后,民众会得到及时而有效的体检,一旦有病会被及时发现,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据统计,若能对早期恶性肿瘤作正确判断,其5年内生存率能达到80%甚至更高。另外一个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医疗模式是90%的医疗资源集中于疾病的中晚期治疗阶段,中晚期病人比例高,这是目前“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疾病的早期治疗费用不会太贵。定期的全面健康体检可以早发现疾病,是解决“看病贵”的根本途径。可以通过减少慢性病病人和大病病人的出现,减少治疗成本,大大减轻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这也可以大幅降低医疗和医保基金支出,无论对民众来说,还是医保部门来说,都是一个双赢之举。
我们的医保制度,应该全方位保障民众的健康需求。现在,各种健康体检不列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的范围,是对过去公费、劳保医疗政策的延续。但时代不同了,有关部门要改变“医保费用”只能是针对已发生疾病在治疗环节的支出才能进行报销的固有思维,尽快把公民体检费用列入医保报销范围,千万不能再迟疑了。
@华商报杨鹏:医保制度这些年,确实减轻了患者医疗负担,很大程度上化解了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切肤之痛。当然,由于医保资金只是针对已发生疾病在治疗环节的支出,往往被视作“救命钱”,体检自然是被排除在外的,加上大部分人并没有定期体检的意识,这客观上使得一些大病、重病无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而,近些年,将健康体检纳入医保的呼声不时响起。就是希望以此鼓励、引导人们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治轻防”“花大钱,省小钱”的传统习惯。中国医学向来倡导“上医治未病”,预防为主乃是重中之重。如今,“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应该说,将健康体检纳入医保范畴,也符合时代潮流和趋势。
或许,很多人并不清楚的是,国内部分地方已经开始试水“刷医保卡健身”了。尽管媒体报道中,实施效果还有待于改进、完善,但至少说明,让不生病或生病少的人多健身,相当于医保卡的功能是从治病迁移到了防病,医保资金已经可以不再局限于只当“救命钱”使用。既然医保卡可以用于支付健身消费,那么,延伸拓展到健康体检也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或许,目前最大的困境在于,医保资金是否有足够的承受力?假如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自然缺乏实施的基本条件,那么,再美好、再合理的愿望都只能是想想罢了。
这当然是个难题,但并非不可逾越。
其一,体检纳入之后,慢性病病人和大病病人能够被及早发现,客观上起到了降低医疗和医保基金支出等“疗效”,所以,体检被接收为医保大家庭成员,并不必然意味着会出现灾难性后果;其二,体检纳入之后,可以根据财力,像专家说的那样,“对于什么类型的体检,用什么样的体检手段,安排多少额度或比例的报销费用”。可以这么说,健康体检的纳入带给医保资金承受力的考验,其实又是可控的;其三,得承认,媒体多次爆出某地医保资金短缺多存在着误读之嫌。事实上,医保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按照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前不久的说法:一般来说,医保基金结余控制在6到9个月的支付水平是合理的,如果高于15个月就属于结余过多,低于3个月就属于结余不足,结余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基金的安全和效率。按照这个标准,健康体检纳入医保,并相应提高加强医保资金的运营管理水平,想必绝大多数地区也承受得起。
@东方网左崇年:体检费用纳入医保,这是一笔不得不算的大账。我们看到,一直以来“医保费用”只能是针对已发生疾病在治疗环节的支出,才能进行报销。因为体检者很可能还没有患病,所以如果通过医保报销就属于“超范围”违规使用。而体检费用不在医保之列,可能会埋下严重的医保隐患,也给人民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实际上,体检费用纳入医保,一些人平时为了节省费用,小病不看,该体检的不体检,有病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结果小病拖成大病,结果花的医保钱中国足彩网,是儿子大于老子,最终成为参保人员的一大健康安全隐患。究竟是体检费用纳入医保好还是省这个钱好,这笔账是不言自明的。
体检费用纳入医保,这是早晚的事,这也是健康投资的必然要求。是越早越快越好,应该成为社会健康福利的一种常态。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健康是社会的最大资本,是国家之幸,人民之福。
医保改革应该与时俱进,应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不断修正完善与补充,该省的要省,该节约要节约,但是不该节约的绝不能做适得其反的事。医保资金本来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了人民群众健康保险的,医保资金应该好钢用在刀刃上。据人社部2013年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城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5794亿元(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987亿元),个人账户积累3323亿元。同时,一些省份医保资金结余超过千亿元。节省那么多钱干什么?参保者的健康才是医保的初衷。体检费用应尽快纳入医保,专家的这个建议很好,没有争议,应该早日施行。早纳入早主动,早受益。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解析:专家们建议将体检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认为这样可以通过减少慢性病病人和大病病人的出现,起到降低医疗和医保基金支出等“疗效”。这初衷是好的,也符合公众的期待。然而,从医保本身的定位看,主要保障患者有医可用、有药可吃,并不是针对健康人群,加上在如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医保有没有能力埋单都是一个问号,这种情况下,将健康体检纳入医保体系,无疑将加大基金运行压力。
更重要的是,当前体检行业存在不少乱象。比如体检缺乏针对性,搞大套餐,体检必有“病”等现象比较常见。这些乱象一旦随着“体检纳入医保”而进入医保领域,将给医保基金监管带来较大的麻烦。进一步而言,体检连带着治疗,过度体检将使过度治疗的风险陡增。因此在体检行业得到规范之前,这个口子不宜开得太大。
可见,即使有必要将体检纳入医保,也需要保持高度谨慎,别因为是“好事”就只顾欢欣鼓舞,就只求迅速落地,在考量医保基金承受能力、检查项目科学性、体检机构专业性之外,提高居民防病意识、改善职场竞争文化等当同步推进,甚至应走在前列。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