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上海理工大学近日贴出告示规定,原先免费对外开放的田径场要开始对外收费了。收费标准是采用充值卡模式,每张卡110元,进入操场10分钟以上,就要按照每小时15元的标准收费。此项举措引起很多家住附近锻炼者的不满。(11月1日澎湃新闻网)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西部开发报王恩奎:其实,在国家发改委与国家体育总局2012年公布的《“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中,就要求学校内体育设施闲时开放。而北京早在2007年,就已经有试点学校将本校的体育设施面向公众开放。2014年10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又提到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国家相关条例,也是提倡有条件的学校操场对外开放。
既然政府已制订相关政策允许学校适当对外开放,学校应在不影响学生安全、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适当、适时的对群众开放操场,这样既可以满足周围居民的健身需要,又不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及安全。诚然,“有条件地对外开放”,是指设置一定开放门槛,一是不影响校园安全,二是不影响校园教学秩序。在确保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对外开放。这是校园向社会开放的基本原则。
大学操场对外开放设置一定的门槛,公众可以理解和支持。但是学校坐地起价,把操场当成收费敛财工具的做法令人看不懂。诚然操场需要一定的清扫和管理工作,尤其是对外开放后,管理工作的难度更大,人力中国足彩网,给学校管理增加了一定的维护成本,学校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按照每小时15元的标准收费就有点变味了。
学校操场不仅是学校的,也是公共的,这里有纳税人投资的资本,具有公共属性。把学校操场当成公园和风景区来收费,显然是不妥的。何况收了费不一定就能安全,反而收费会放松管理,带来安全隐患。把学校操场当成创收的工具涉嫌违纪。再说,学校操场收取如此之高费用用来做什么,是用来作为学校的小金库还是教职员工的隐性福利?学校用“经济杠杆”来解决管理问题很不高明,沾满了铜臭味,只能给人留下学校不愿对外开放的假心假意。
@三湘都市报唐可迈:在学校正常的价值排序里,保证教学秩序优先于社会人士的健身活动。加之上海理工大学此前田径场对外无序开放,导致外校人员与本校学生频发冲突的缘故,为便于管理,该校做出这一决定算是情有可原。但略一揣摩,该规定又尽显矛盾--既是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周一至周五上课时间不对外开放也就罢了,但是周日及寒暑假白天明明没有课,却仍然要对外收费开放就让人不得不怀疑其动机,每小时15元,一年的费用怕是要比肩一般的健身馆了。
而且,2012年,国家发改委与体育总局公布的《“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学校内的体育设施应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向广大学生和社区居民开放。上海也有类似规定,早在2006年,就曾颁布指导意见,要求包括高校在内的操场、田径跑道等,安排适当时段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说到底,学校是国家的学校,经费是国家支持由纳税人提供,将校园封闭起来独享或者收费开放,难以逻辑自洽。
但也不能否认,巨大的人流量给学校带来的影响确实存在,空谈也无益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武汉大学,每年樱花观赏季,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对学校秩序、卫生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无奈之下学校只能收取20元的门票费用,即便如此,还是引来许多非议。问题是,如果不收取一定费用,学校在维护秩序、打理卫生方面的开销又该由谁承担呢?转嫁给学校,再分摊到学生头上是不现实的。
是故,高校体育健身设施在向广大学生和社区居民开放的同时,收取一定的维护费用无可厚非,但是不是要经过物价部门批准并听证呢?否则,这种没有经过听证且信口开河的收费只会让该校充满铜臭味。其实更要警惕的是,这种“圈地敛财”背后的“大学围墙化”现象,因为这与开放包容的大学精神格格不入,乃至背道而驰。须知,无论是大学校园,还是大学文化,开放才是大势所趋。
@北京青年报乾羽:从新闻结尾的短评,可以看出人们的气愤和担忧:“尽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我们应该客观认识到,学校操场有偿对外开放,也许是没有违反政策,但如果因此周边居民望而却步,那损失的不仅是附近的健身者,还有这家高校,它可能缺失的是其应负的社会责任。”也就说,在评论者的眼中,这家高校是缺少社会责任的“小人”,这种见利忘义的市侩行为实在令人不齿。显然,这种判断是一种道德评判--作为一所高校,其道德标准应该更高一些才对。
遗憾的是,这样的道德评判是无力的。对于做出收费举动的高校来说,他们既然能够做出这样的举动,他们也就不会太在乎“脸面”--从管理的角度看,“脸面”是不值钱的,如何进行有效管理才是关键。如果无限开放大学操场真的会对大学的教学和管理产生影响,对操场的维护产生额外的成本,那么作为操场的所有者,大学方面当然可以作出相应的管理规定,其中自然可以包括收费。在市场经济下,收费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难道,不收费改成限制人流量?
所以,如果换个角度看,大学作出收费的决定也未必有多过分。这就需要对大学操场的使用和利用情况作两个事实判断:首先,大学操场是否具有对外开放的条件?其次,要以何种方式才能保证开放的有序?这就涉及到开放的时间和开放的收费问题。至少,在学生上课时间是不能开放的,这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至少,在开放引来管理的混乱时,是可以尝试收费的,关键是,收取多少费用,才能保证操场开放的有序和使用的高效。如果回避了这两个事实判断,只是一味地要求大学开放操场,大学方面完全一句话就可以堵死所有的道德指责--我们没有开放的义务。
只是,因为人们对于大学的刻板印象,觉得大学是不能沾染铜臭味的;只是,因为人们习惯了使用免费开放的操场,觉得收费是一件不能接受的无耻之举。所以,对于大学开放操场收费的行为,难免有些“零容忍”。如果,收费的行为是一种必要,而且,收费并不是狮子大开口,收一点费用又有何不可呢?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大学校园开放操场该不该收费,而是收费是否是一种必须,以及收费多少更合适。相对于道德评判来说,事实判断才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也才能真正解决争端。
当然,大学操场成为人们热衷去的一个地方,还隐含着一个社会背景,那就是人们能够去的免费的公共活动场所实在太少。在这种公共资源稀缺的背景下,不收费的大学校园无疑成为了人们的最爱。只是,所有问题为何要由大学校园独自来扛?这些深层的问题,显然不是简单的道德评判能够解决的。
解析:随着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体育运动和健身锻炼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不少小区里仅有的几个健身器材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而健身房的收费又太高,普通居民玩不起,于是齐备的大学体育设施运动场地就成了周边居民运动最合适的选择。这可不可避免的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些难题,比如无序开放导致外校人员与本校学生发生冲突,或有的老人在锻炼期间身体突发状况等,学校从维护管理角度出发,希望用收费挡住附近锻炼的居民。
但这样做显然让人感到学校的势利寡恩,管理上有难题,就通过收费方式解决,显然和大学身份不相符。而且高校将附近居民拒之门外,这是只从本单位的得失看问题,而忘记了接纳附近居民进行健身活动,是高校对附近居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当今社会大力提倡“以团结互助为荣”,高校应该具备关爱附近居民的高尚情操。无疑,高校关爱附近居民,接纳附近居民进行健身活动,是中华民族“睦邻友好”传统的表现,而将附近居民拒之门外,则是不近人情、不讲道德的行为。
说实话,大学操场收费之争中,学校和周围居民都有无奈。不管是从哪个角度讲,都有其自身的问题所在,由此可见,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还需公共服务部门“兜底”:要么增加设施,要么承担大学开放操场的成本。否者,受到损失的,不光是高校附近的居民健身者,更是将附近居民拒之门的高校的声誉和形象。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