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办有财政学、税务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五个本科专业,拥有财政学、公共管理学两大学科。财政学专业于2014年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在校学生人数911人。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学术能力较强、治学态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博士22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生导师10人;教学名师2人,法国公共财政国际基金会学术委员1人,全国一级学会理事4人,二级学会副会长1人,二级学会理事8人,多名教师担任湖北省人大、武汉市人大、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国税局和省地税局专家;并通过楚天学者设岗学科计划,引进我国著名财政专家、财政部科研所所长刘尚希担任“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主任吕冰洋担任“楚天学者讲座教授”,著名教育财政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李祥云为学院彩虹学者。
学院创建有湖北省高等学校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建设基地“湖北地方税收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经济研究所三大省级学科建设平台。财政学学科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省级重点特色学科(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近5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4项,承担完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实际部门委托课题数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1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 其中,在国家级权威期刊和重点核心期刊上发表18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10余项,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
学院紧跟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湖北实际,围绕学校的发展功能定位,凝练出地方财税制度、教育财政、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政府间关系及区域政策、劳动与社会保障政策5个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成功举办、承办"中国物业税国际研讨会"、"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国际研讨会"、"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国际研讨会"、"地方税改革研讨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多名教师赴美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学院高度重视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省内众多实际部门建立有稳固合作关系。已在武汉、宜昌、鄂州等地建20多个实习基地;多名教师到省财政厅、武汉市地税局等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同时还有多名实务部门专家进课堂给同学们授课;学院近些年与实务部门共同合作完成调研课题数十项,出版专著十余本。
学院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率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学生的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获奖篇数和科研立项获奖率都名列学校前茅,多名学生在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科学研究等活动中多次获省部级奖励。多名同学考取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著名综合性大学硕士研究生,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财经类高校硕士研究生,每年有20%左右的应届毕业生到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
2017年招生专业:财政学类(含财政学、税收学(注册税务师))、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 财政学(培养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有思想、有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财税管理要求,掌握系统的经济学原理及分析方法、扎实的财税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以及企业经济组织从事财税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审计学、国家税收、政府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中西方财政思想史等。
就业方向: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企业经济组织从事财税管理、审计监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税咨询、企业财务核算等相关工作。
授予学位:学生毕业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注:各学院学院简介、专业介绍可在2016年宣传资料内容上修改,2016年文字内容招生办公室可以提供。)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