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都安县隆福乡葛家村,一对小兄妹,男孩12岁,女孩10岁,身高只有一米出头,非常瘦小,穿着沾满泥垢的棉衣、凉鞋,背着装满牛粪的背篓,弓着腰,一步步向山坳走去。他们的父亲每日都要为孩子的读书发愁:“学费不收了,还有书本费,杂费和生活费。”他家还有个初中生,每周从乡中学往返就要车费40元,不坐车就只能步行几小时山路,还得爬过陡峭的悬崖。
而这只是中国仍然生存在贫困线以下的7000多万人的一个缩影。很多人贫困落后的现状,已经难以为我们所感知。当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0多年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把贫困赶在了“角落”,我们关注房价的疯长、股市的兴衰,满足于中国繁荣昌盛的进步中,没想到仍然有很多人上不起学、吃不起饭、住不起房、坐不起车……又或者我们一次次漠然地看着贫困地区的新闻,或者习惯性地滑动鼠标,或者分享于朋友圈与朋友们感慨一番,最终让它们淹没于信息的茫茫大海。我们正在失去对贫困者痛感的真正感知。
缺乏感知贫困者的痛感,我们就难以由内而外找到贫困者的痛点,扶贫工作就难以找到切实的重点,扶贫就流于表面,或者扶错重点,甚至戳破贫困者的尊严。扶贫工作不深入、“表错情”、甚至效果相反,都是难以接受的结果。学会感知贫困者的痛感,公众关注点才会倾向人性的同情和关怀,扶贫行动才能更加积极有效,贫困者才能体会到关爱与尊重。
找到贫困者的痛点的确也是挺难的事。我们的权力主体在城市,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难以避免以城市为参照,市场资源和表达平台也都聚集于城市中心。底层人群的身影和声音散落于偏远地区,大多数人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模糊的和细微的,自然难以找到痛点。
所幸中央有严令,公众有先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有明确要求,要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未来5年,中央确定了5大举措,逐步实现7000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同时,我们也该看到,公众中不乏令人敬佩的先驱。有的人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只为把贫困者的面貌展示给公众,唤起人们的悲悯;更有人燃尽生命,只为照亮一所希望小学……
我们感激、敬佩他们,也学会他们感知贫困者的痛感。营造起浓浓的社会关怀,才能让政府由上而下,公众由内而外,共同努力帮助尚处于贫困中的人们走出阴暗的角落,共沐改革发展成果照出的温暖阳光。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