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江苏“常熟童工”的视频引发强烈关注。对此,舆论场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雇佣童工绝对不能被文明社会所容忍,这完全是老板无良与监管缺位的结果,必须把这些孩子解救出来,送回父母身边;另一种声音则认为,不能简单站在道德高地谴责,把他们撵回家生活更苦,“送回去肯定还要出来”“出来打工起码有肉吃”。
标准表述[观点剖析]
前者批评后者是盲目妥协,后者指责前者是情怀泛滥,观点虽然不同,但爱憎都是分明的,出发点都是良善的。
近30年来,中国出台了很多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童工非法”已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面,“到发达地区去谋一碗饭”,在很多贫寒子弟眼里,就是为了摆脱贫穷的努力,少上点学早打点工,被认为是“懂事”“顾家”的选择。在对廉价童工的地下需求面前,众多留守儿童、失学儿童不自主地成了“供给”。
[原因分析]
黑作坊雇佣童工,原因复杂:一方面,类似于常熟这样的童工输入地,分布着大量无证照的低端制造业黑作坊,它们的用工情况长期游离在监管之外。另一方面,贫困地区的部分未成年人因各种原因辍学后,希望外出务工,赚钱养家糊口。当地相关部门也没有对未成年人的流向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导致未成年人通过熟人帮带甚至非法职介流入用工地。
现实需求的错配,催生出雇佣童工现象。童工输入地和输出地若不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就难以根本遏制非法童工现象。
童工现象背弃法治精神,有悖于文明常识,堪称当今社会之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能容忍童工存在。
参考对策教育总结,遏制童工现象,要在明确和落实输入、输出地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完善儿童权益保障机制的基础上,严厉打击借助童工牟利的各个环节的不法行为。首先要严厉打击各类黑职介,斩断雇佣童工的输送链条。其次,要在童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加强儿童权益保护工作:一方面,对童工输出地,在加快推进精准脱贫政策的落实的同时,要针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这类易受危害的群体,建立监测、监护、干预等多种保护机制,输入地应加强对企业用工情况的检查力度;另一方面,两地要联合研究创设相关机制,为这部分未成年提供义务教育之外的技能教育机会,让他们能掌握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开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新渠道。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