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滋味”、“好辛香”,这是东晋时蜀人常璩对巴蜀饮食文化的高度概括。长江上游云、贵、川地区多为高山峡谷,日照时间短,空气湿度大,因此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就喜好辛香之物,即花椒、姜、薤之类带刺激性的调味品。胡椒、辣椒传入中国后,更受巴蜀人喜爱。今天四川人以喜吃辣椒闻名,多饮洒,食火锅,这些嗜好的形成与历史上巴蜀地区气候湿热有关。熊四智先生认为:“辣椒既合辛香的饮食传统,又有除湿的作用,于是辣椒在四川迅速普及,带来了川菜的巨变。”
长江上游是多民族居住的地方,而蜀地作为长江上游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历来是长江上游各民族人民理想的聚居之地。在广汉三星堆商代遗址出土的神人像、头像、人面像近100件,可以观察到:发式有西南盛行的辫、披发、椎结,又有东南流行的断发,中原常见的笄和冠,以及贯耳文身这一东南文化区的特征;面部特征既有长脸高鼻,也有扁脸阔鼻,反映出这一地区民族系属十分复杂。此后历代中,特别是在明、清,更有所谓“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四川的运动。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在巴蜀共同生活,既把他们的饮食习俗、烹饪技艺带到了巴蜀,也受到当地原有饮食传统的影响,其间互相交融,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形成了四川地区特有的菜肴风味。清人李调元曾将其父李化楠悉心收集的名菜名点和烹制方法,整理成《醒园录》,这就是巴蜀吸收各地饮食文化精华的证明。
川菜的形成与发展,还与巴蜀文化善于融合各地各民族文化有关。以汇纳百川的态度不断接受外地移民和外来文化,这是巴蜀文化的一大特点,因此,川籍学者袁庭栋指出:“高水平的川酒、川菜、川戏都是外地文化传入四川之后才形成的,而这一事实可能是绝大多数川酒、川菜、川戏爱好者未所料及的。”川菜也是在融合中国各地饮食风味中发展起来的,如川菜中的名菜狮子头源于扬州狮子头,八宝豆腐源于清宫御膳,蒜泥白肉源于满族白片肉,山城小汤圆源于杭州汤圆,烤米包子源于鄂西土家旗等等。
川菜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筵席菜、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五大类菜点,四千多个品种的菜肴风味体系,它是巴蜀文化中最富特色的一朵奇葩。
——节选自《中国文化研究》
1.不能体现巴蜀文化“不断接受外地移民和外来文化”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在三星堆遗址出士的头像、人面像的面部特征既有长脸高鼻,也有扁脸阔鼻。
B.其他地区的人民在巴蜀生活后受到当地原有饮食传统的影响。
C.川菜中的名菜狮子头源于扬州狮子头,山城小汤圆源于杭州汤圆。
D.川菜共有筵席菜、便餐菜等五大类菜点,四千多个品种的菜肴风味体系。
[答案与提示]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川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惯与历史上巴蜀地区气候湿热有关。
B.长期以来,蜀地一直是长江上游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商朝时在蜀地居住的人发式多样,有辫、披发、椎结,还有断发等。
D.《醒园录》一书中记载了清人李调元悉心收集的名菜名点和烹制方法。
[答案与提示]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流域的人们喜好辛香之物,胡椒传入中国后,更受到他们的喜爱。
B.唐宋时期,湖广地区、中原地区的百姓可能都曾移民四川。
C.满族和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对川菜有一定影响。
D.许多川戏爱好者都不会想到,高水平的川戏是外地文化传入四川后形成的。
[答案与提示]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