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了。守在小桌子旁边的那个老者,还揣着手,眯了眼睛,望着窗外;任凭那些打完电话的,把四分硬币放在桌角,看也不看一眼。傍晚,信息高潮过去了;就剩下小伙子,一把抄起话筒,开始拨号。
“K—,K—,K—,K—,K—,K—。”
老者还是眯了眼睛,望着窗外。
“喂……是我呀……甭管友谊俱乐部,民族宫;也甭管用乐队的,用录音机的,只要有迪斯科舞票,给哥们儿弄两张,就齐啦……”
老者的眼光凝住了——窗外,从纷纷的雪花中间,现出个人影来;衣着,体态,面容,都朦胧着;只见一片玫瑰红,正透过飞雪,轻轻地飘来。老人目不转睛——那片玫瑰红,眼看飘到门前了。
“什么?还得等?……得,谁让咱好这个呢……等你的信儿!”
一阵寒气,滑进门来。小伙子挂上电话,在靠墙那条板凳上坐定,闭目养神。那话筒让一只小巧的手,给轻轻地拿了起来。
“K—,K—,K—,K—,K—。”
号盘拨得轻灵,娴雅。话筒,让那只纤手举着,像一枝奇怪的黑色的花。
“喂!”语音,那么轻,那么柔,“是你呀,还是一个人值班?……没事儿——就因为没事儿,才想跟你聊聊……”
小伙子睁眼了。借着窗口映进来的雪光,一个姑娘的侧影依稀可辨。那面容,白,润,冷,让人不能不想起大理石;只是那双眼睛,在望望窗外飞雪的那一瞥间,还闪着光亮。
老者神色不动。小伙子却把眼睛渐渐睁大了。
“复试了,没什么希望……即兴小品还可以。亏了你的那位指点有方……成败无所谓。可你们俩够朋友……当然,咱们仨,聚一聚——在哪儿?‘老莫儿’‘新侨’,还是‘国际’?由你定……”
小伙子的肩膀,慢慢离开了他一直倚着的墙。
“妈妈来信了。她在伯尔尼天堂广场的塞沃伊饭店下榻的……嗯,‘塞沃伊’意思是‘卷心菜’……挺土的一个名字吧?可它是全瑞士顶有名的一家贵族化饭店……西方就这样儿,最贵族的,跟最土气的,常揉在一块儿,形成一种奇特的和谐……”
小伙子还坐在那儿,身子,却不觉倾着了。
“妈妈信里说,巴黎‘卡丹时装研究中心’在圣诞节前夜发布了预测,说‘1984年春季,风靡于整个西欧的女性服装用色,将是以淡淡的丁香紫为主导的变奏色调、多层次色调’……怎么样,要一件吧?……唔,这容易,让妈妈无论托哪位信使叔叔,搭国际班机,给你捎回来呗……”
姑娘说着,随手撩了撩从额头散下来的一绺柔发。
“别生气,你去年春天那件红的,颜色太正了……对,浅丁香紫的魅力就在不那么正,不那么单一,也不那么清晰;穿在身上,就像走在早春的晨雾里似的——美,也就在这儿了……什么?‘谬论’?听着,傻丫头,别林斯基说过,‘艺术不是数学,它越模糊,就越美’!……”
小伙子不知不觉地,站了起来。
“来年么,还要考,还要!……唉,上次复试,糟就糟在了独白上。你的那位本来让我读蔡文姬……对,就是那段;可我觉得太陈旧了。这次么,哦,你先听听好了……”
说着,姑娘微昂起头,望着窗外,低声诵读起来:
“‘快快跑过去吧,踏着火云的骏马,……让阴沉的暮夜赶快降临。展开你密密的帏幕吧,成全恋爱的黑夜!遮住夜行人的眼睛,让罗密欧悄悄地投入我的怀抱’……”
小伙子好像微颤了一下,却还留在原地。
“哦,对不起……我一读朱丽叶,就激动得难以忍耐,……唉,人生,人生也不过就那么回事……可我,还是得一天一天地这么过……抱歉,好朋友,再见了……”
姑娘略低着头,把似乎是两个二分硬币,匆匆地放在桌角上;随后,一转身,任凭长长的玫瑰红头巾披在肩头。又一阵寒气,滑了进来。
“唉……”老者似乎无所动,只长叹了一声。
“她。她是几号几楼的?”小伙子盯着那背影,问。“不知道。”
“她们家里,是干什么的?”“不知道。”“那……那她这是……”“反正是每逢星期六这个点儿,她准来——交给我四分钱,跟她自个说上十分钟的话儿……”
“跟,跟自个儿?”小伙子话音凝在暮色里。“嗯,全北京直拨电话,号码儿都是六位数的;她呢,每回都只拨五个。”
窗外,那片玫瑰红,渐渐隐到纷纷的飞雪中去。雪地上,竟仿佛没留下什么痕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小说标题是“暮雪”,“雪”在文中共有三处点扣:开头“下雪了”;姑娘到来时,“纷纷的雪花”“飞雪”;尾段姑娘离开再次点“雪”。
B. 小说多次写到老者的眼光,两次“眯了眼睛,望着窗外”,姑娘来时“眼光凝住了”“目不转睛”等描写侧面表现了姑娘的美丽动人。
C. 小说刻画姑娘多用正面描写,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姑娘与众不同的魅力。
D. 小说语言带有京腔京韵,最具特点的是儿化音和地方语词的运用,比如“信儿”“事儿”“甭”“得”等,显出浓郁的地方色彩。
E. 小说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公共电话站,借助出现在这个电话站的两个人物来完成情节的戏剧性转折,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主题。
2.小说有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请从小说中寻找相关的伏笔,并作简析。(6分)
3.“小伙子”这个形象有何特点?对于刻画“姑娘”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那位姑娘虽然举止怪异,却是一个颇有内涵、不弃梦想的美丽女孩,作者对她是持肯定和同情态度的。而有人却认为那位姑娘是一个虚荣浅薄之辈,是作者的批判对象。你赞同哪种看法?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⑴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B不给分。(A项应是6处点扣,还有姑娘进出电话亭的两次“寒气”滑进来的描写和小伙子映着雪光看姑娘侧影的描写;B项“侧面表现了姑娘的美丽动人”错,应是对每周六必来的姑娘的期待;C项正面描写方法中还有更重要的方法——语言描写,通过大量“独白”式的语言来刻画姑娘的内心世界)
2.①小伙子的拨号音是六声,而姑娘的拨号音只有五声,与结尾老者的解释呼应。②老者对姑娘的到来满心期待,姑娘打电话时他又不动声色,姑娘离开后他一声长叹,表明老者习以为常了。③姑娘离开交费时,“略低着头”“匆匆”付钱,走入严寒,红头巾却“披在肩头”,没了之前的优雅从容,或是心虚的表现。④姑娘打电话的内容透露出她家境极为优越,而在下雪的傍晚那么冷还出来打公用电话聊天,其言行的矛盾可见其所言未必属实。(6分。每点2分,答对三处即可得满分)
3.①“小伙子”形象特点:品位低,世俗。②“小伙子”的作用是侧面烘托“姑娘”形象。小说通过小伙子“眼睛渐渐睁大了”、“不知不觉地站了起来”等一系列反应,侧面烘托出姑娘的外貌和内在的吸引力。(或答:小伙子对姑娘起到了对比或反衬的作用。用小伙子的品位低下和世俗,突出了姑娘有内涵有梦想的特点。或答:小伙子对姑娘起到了陪衬的作用。小伙子与姑娘貌似追求不同,但实质上都是浅薄之人,只是一个直露,一个伪装,构成陪衬关系)(6分。形象特点2分;作用4分,要求有判断有分析,答其中任何一点皆可)
4.观点一:姑娘是个有理想、有内涵的人,是作者赞美的对象。
①姑娘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对美的深刻感悟。从她对瑞士饭店塞沃伊气质的评价,她对颜色的审美见解,对别林斯基的理解,对莎士比亚的感悟,可以看出她有不俗的内涵与修养。
②姑娘对梦想的追求是执着坚定的。自己考试失败,姑娘坦然面对,“成败无所谓”,“来年么,还要考,还要!”“人生,人生也不过就那么回事……可我,还是得一天一天地这么过。”这些语言表现了姑娘不屈服于命运的坚强。
观点二:姑娘是个虚荣浅薄的人,是作者批判的对象。
①姑娘有着强烈的优越感,喜欢炫耀卖弄。她例举北京有名饭店任由朋友挑,她炫耀妈妈人在国外和神通广大。
②姑娘的审美和鉴赏标准存在问题。姑娘推崇的皆为洋事物,如对于“塞沃伊”调侃式推崇;对于流行色,信奉巴黎预测;对于独白作品的选择,喜欢莎剧,认为蔡文姬“太陈旧了”。她的审美和鉴赏标准明显透着崇洋意味。
③姑娘不是生活的强者而是弱者。老者说她“每逢星期六这个点儿,她准来——交给我四分钱,跟她自个说上十分钟的话儿”,只有生活的弱者,才会以这种方式掩耳盗铃、孤芳自赏、自“愚”自乐。
(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