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类
1。人的基本情形有四种:喜怒哀惧。
2。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道德和法律。
3。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二、“基础”、“基石”类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平等。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
6。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三、“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3。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4。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发展科技、教育。
7。从根本上巩固合法按照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8。提升广大人民综合素质的根本: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9。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0。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1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四、“本质”、“实质”、“性质”类
1。犯罪的本质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3。我国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6。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五、“最”类
1。调节情绪的最根本方法:理智控制法(借助自己理智的力量,去控制不良情绪)。
2。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3。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生命。
4。应对挫折最积极的态度:精神升华。
5。学会尊重最重要:维护人格。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6。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立足于自己的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7。法律最基本的特征: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8。避免违法犯罪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9。竞争最理想的结果:“双赢”。
10。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权利。
11。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
12。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
13。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国家处在为难时刻。
14。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15。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效力、最具权威:宪法。
17。当代中国最基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克服考试焦虑最重要:增强自身实力。
19。为了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党和国家提出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0。维护国家长(微博)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依法治国。
21。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22。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六、“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按劳分配。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直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4。艰苦奋斗的集中表现: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
2。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教育。
3。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十、“核心”、“中心”类
1。美好道德的核心:诚实。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中国特殊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5。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十一、“关键”类
1。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优良的意志品质。
2。挫折和逆境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应对。
3。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4。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关键:尊重理解。
5。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十二、“目的”、“目标”类
1。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奋斗目标:力争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4.2020年我国要实现的目标:全面小康社会。
5。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十三、“原则”类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十四、“前提类”
1。交往的前提:尊重。
2。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前提:彼此了解。
3。获得信任的前提:诚实。
4。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5。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类
1。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的制度规则:正义的制度规则。
2。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十六、“重要”、“重点”类
1。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独立生活。
2。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增强诚信意识。
十七、“不是”、“不能”、“不等于”、“不意味”类
1。人应该诚实,但不等于无所顾忌地、不适当地说出一切,有时需要保持必要的沉默。
2。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
3。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4。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5。珍惜文化遗产部等于盲目崇拜,继承传统文化不是回到过去。
6。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十八、带“一”的知识点
1。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2。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毫不动摇地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九、带“二/两”的知识点
1。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财产继承的两种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4。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5。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
二十、带“三”的知识点
1。交友三原则:善交益友、不交损友、乐交诤友。
2。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显著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诉讼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基本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
7。“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8。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9。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0。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