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个体验群众生活、接受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素质的大课堂,创造一个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很多大学生村官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在基层服务,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做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让我们一起回味经典,看看那些感人至深的大学生村官的事迹。
事迹1:
2007年7月,张明武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回馈家乡的梦想,通过公开招考,成为全省第一批大学生村官的一员,在山亭区冯卯镇南赵庄村担任党总支副书记。
南赵庄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村,人均占有土地不足0.35亩,且多为涝洼地和山岭薄地。为了克服自然条件的制约,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张明武和村“两委”成员边学边干,将一个规划无序、空闲宅基闲置的“空心村”变成了现代化的农村社区——“新农佳苑”。
2008年新年刚过,南赵庄村“空心村”治理工程便全面启动,张明武和村“两委”一班人还没从新年的喜悦里走出来就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
工程开工后,张明武几乎是天天吃住在村里,整天的忙碌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晚上要看守脚手架,40多个夜晚睡在工地上。春寒料峭,裹着棉被睡不着;夏天闷热,蚊虫叮咬,一个晚上睡不到6个小时。有时帮工人们施工,一天下来手上磨出好几个血泡。他用实际行动,改变了群众对大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看法。
对于张明武忙碌与辛苦,村民们都看在了心里。他们为村里能有这么一位踏实干事的村官而高兴,更为这个实心实意的好后生而心疼。
某天上午11点多钟,70多岁的赵瑞芝老大爷就开始在工地上等他,午饭时拉着他说,“孩子,到我家吃饺子吧,大过年的不能和家里人团聚,就把这里当家吧。”
听了这话,张明武的泪水差点流了出来,为了这句话,再多的辛苦都不算啥。
村民袁士贵说,“我每天都能在村里看到张书记忙前忙后的,他为我们村付出了很多,真的很感谢他。”
那段时间,虽然辛苦,但张明武是快乐的。他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让我怎样感谢你呢,我的父老乡亲!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事迹提炼】
大学生村官张明武坚守信仰,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基层群众付出,用实际行动赢得父老乡亲的认可。
事迹2:
林明德,是海南陵水人。2010年,他从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后曾在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站工作。然而,由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看着父辈们整日辛苦劳作却依然难以过上富足的生活,他感到非常着急。2014年初,他辞去了在省会城市的稳定工作,成为陵水县椰林镇文官村的一名“村官”。
如何才能带领农民发挥资源优势尽快走上一条致富路?当上“村官”半年后,林明德与其他几名“村官”利用筹集到的100万元创业资金,打造了“村里巴巴”网上商城和宣传咨询网,并联合该平台上的海南200多名大学生“村官”会员一起,带领农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并在网上销售。
“大学生‘村官’长期生活工作在农村,了解当地状况,方便引导农户科学种养并整合农产品资源。既可以帮助农民拓宽农产品销路,又可以帮助经销商找到各类农产品优质货源,‘村里巴巴’就起到这样一个桥梁的作用。”林明德介绍说。
2015年12月底,林明德和周边村的几名“村官”带领28户农民种植了300亩圣女果,通过网络和线下销售,将港尾新村的圣女果卖到全国各地,至今已收益300万元,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虽然去年冬天气候不好,对圣女果的生长影响较大,但有了大学生‘村官’的统一管理,我们的圣女果品质得到了保障,加上今年圣女果价格好,通过线上线下的及时销售,每亩收益反而比往年增加了不少。”村民林先飞乐呵呵地说,“明年我打算继续扩大圣女果的种植规模。”
这种“陵水模式”也启发了“村里巴巴”上的其他大学生“村官”,不少“村官”也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事迹提炼】
大学生村官林明德结合当地事迹,带领农民种植圣女果,走上特色种植致富路,成为村官创业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