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统一以前的文学现象,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最重要的两部作品就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一共305篇,按照地域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的是民风,占160篇,雅取自于宫廷乐歌,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除了小雅中包含部分民间诗歌外,全部由宫廷乐歌组成。颂为宗庙祭祀乐歌,一共40篇。《诗经》大量运用赋比兴手法,赋指的是平铺直叙,比指的是比喻,兴指的是托物起兴。《诗经》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源头。
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诗体,又称为骚体,汉代时,刘向把屈原作品和宋玉等人作品编辑成集,命名为《楚辞》,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源头。
作者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生活在战国后期,流放途中听闻秦国攻打楚国,楚襄王逃走而投汨罗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哀郢》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其习俗也与屈原有关,如赛龙舟、吃粽子、戴五彩绳、饮雄黄酒。
以上是《诗经》和《楚辞》相关知识,其中《诗经》的内容和写作手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高频考点,除此之外,《楚辞》的作者和楚辞写作手法的别名以及屈原的作品和端午的习俗也是考试经常涉及的,因此希望大家在积累中掌握考点,在积累中培养兴趣,这样才能在文学方面取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