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性质与目的
(一)考试性质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针对高等学校教师行业的职业准入实行的一项职业资格认定的制度,它对于规范高等学校教师任用标准,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专业化,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是广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领导、广西招生考试院负责实施的职业资格认定考试,考试结果将成为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的条件之一。
(二)考试目的
通过本学科的考试,考查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申请人对学和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把握,对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的能力。同时,促使申请人树立科学的教育心理观,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现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养。
二、命题依据和原则
(一)命题依据
根据《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考试大纲及说明》,结合我区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反映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引导考生职前准备,充分发挥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考生学习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养成现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养。
2.科学性原则。符合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遵循考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注重考查内容的基础性与发展性;选用素材必须紧密联系高校的生活实际,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语言表述规范准确,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3.客观性原则。试题内容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广的覆盖面,反映学科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利于考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试题的题型、难度比例适当,效度高,能够客观评价考生的学习水平。
4.基础性原则。重点考查考生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目标分了解、理解、运用三个知识和能力水平层次。杜绝偏题、怪题,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适当。
5.公平性原则。充分考虑不同专业考生的实际,面向全体考生,避免经济、历史、文化、地域、民族、性别等背景差异对考生正常答题的影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保证测试的公平。
6.人文性原则。充分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充分考虑考生答题的心理需求,努力创设宽松的环境,在试卷中合理设置相关提示,
帮助考生正常发挥,对考生给予人文关怀。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水平层次说明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水平要求由低到高依次是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高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包含低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
1. 了解
要求对所列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有初步认识,记住相关概念的定义、基本理论的内容、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基本观点及相关事实。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说出、识记、比较、简述等。
2. 理解
要求对所列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能用自己的语言或用与原先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阐述所学的内容,能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进行解释、说明或概括。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理解、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判断、初步运用等。
3. 运用
要求具备运用所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高校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能对教育心理现象进行推断和预测、正确阐释具体教育心理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及影响;学会解读、分析教育心理现象并懂得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使用、运用、解决问题等。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附件)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辨析题(先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例1】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是大学生学习与中学生学习明显不同的特点。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考核考生对大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的理解情况。本题属于理解层次,较难题。
解析:自主性是大学生学习与中学生学习明显不同的特点。中学生自主支配学习的时间很有限,而大学生则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主安排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因此,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要点:
在中学,每天的课程都是排得满满的,且都有老师和班干部的监督,中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很有限。大学则不同,老师一般不具体规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主安排学习的内容和时间,表现出中国足彩网的主动性、选择性、批判性和探究性。
(四)简答题
【例1】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品德及形成规律,主要考核考生对学生品的形成的一般过程的理解情况。本题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个体依据社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和特征。构成个体品德的基本要素,有道德规范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等。个体品德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接受社会规范、执行规范行为,并从社会反馈中强化对规范的认识,获得规范行为的情感体验,从而确立规范行为的自觉机制的过程。
答案要点:
(1)认识道德规范:晓之以理,知荣明辱。
(2)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动之以情,好荣恶辱。
(3)确立道德行为:导之以行,践荣弃辱。
其中,道德认识是前提,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五)论述题
【例1】试析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教育,主要考核考生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把握在实际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运用层次,较难题。
解析: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观念系统。个体的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要研究青年心理,最重要的是应该探讨代表其总面貌的自我意识的变化发展。自我意识制约着各方面个别心理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核心问题。大学时代是自我意识发展、稳定、完善的关键时期,因此,探讨大学生心理特点必然涉及自我意识。同时,自我意识也是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具有突出特色的方面,是大学生个性发展最集中的表现之一,高校应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促使他们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答案要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我是谁?”的困惑。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的对策:
(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2)帮助大学生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
(3)帮助大学生调整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
(4)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同一性。
(六)材料分析题(仔细阅读以下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例1】韦老师是某高校2016年度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
之一。他性格随和,待人热情,总是面带微笑,主动跟学生打招呼,还能叫出学生的名字;课余时间,他常常跟学生一起打球,一起读书,举办学术沙龙,还有意识地让学生加入到自己的研究团队,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并适时给予鼓励与肯定;韦老师博学多才,讲课幽默风趣,科研成果丰硕,经常被邀请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去讲学,是广西业内有名的学者。
请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人际吸引原理,分析韦老师吸引学生的原因。
(2)请联系实际谈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应具备的特质。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人际吸引原理以及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具备的特质,主要考核考生对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的理解以及对教师应具备特质的掌握与运用情况。本题属于运用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人际吸引指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的形式。它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积极的心态,因而有利于满足个人的人际需要。在交往中,人际吸引的强弱决定着相互间接触的频率与距离,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协调和融洽程度。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而教师在其中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自身的特质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
答案要点:
(1)韦老师吸引学生的原因有:
①接近性吸引;
②奖励性吸引;
③敬仰性吸引。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具备的特质有:
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②热情友善,主动交往;
③真诚信任,宽容礼让;
④知其所欲,善施于人。
点击下载>>>全部下载1-3.rar
1、考试内容及要求
2、试卷结构
3、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