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书法史论
一、考试目的
考察考生对书法作品好坏、美丑、高低的分辨能力,对书法核心标准的认识与运用能力,对于书法标准与中国文化深层关系的理解能力。强调考生对书法作品的亲身体悟,增进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特质的理解,增强文化身份和民族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能力。
二、考试要求
考试以书法史为主、书法理论为辅,书法史约占百分之七十,书法理论约占百分之三十。分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三种题型,满分150分。
三、考试内容
1.前古典时期:
篆书、隶书发展变化的主要脉络,有代表性的作品,篆书的象形性以及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书法史上的意义。
2.古典时期
以二王为核心的代表书家如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张旭、怀素、杨凝式、宋四家、赵孟頫、董其昌等,他们的代表性作品、作品的主要特征、取法渊源、对后世的影响、在书法史上意义,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与体悟。
对这一时期主要的书法理论著作,如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瓘的《书断》、韩愈的《送高闲上人序》、苏轼的《东坡题跋》等有全面的理解,对其中的主要观点能做出客观、深入、清晰的分析。
3.后古典时期:
对晚明书家群体,如徐渭、王铎、傅山、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有大致的了解,对这一时期的书法现象在书法史上的意义能做出自己的判断与分析。
主要的碑学理论及碑派书家。
4.各种字体、书体的发展历程:
与书法史关系密切的历史事件如书同文;书法与汉字、书法与绘画、书法与印刷、书法与儒道释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