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学院是云南省省属公办综合性二本院校。学校位于景色旖旎的红河州州府——蒙自,校园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厚。
红河学院推崇“天道酬勤,有容乃大”的办学精神,倡导“超越、创造、和谐”的办学理念,坚持“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面向区域经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努力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学校占地面积1200亩,总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额22360余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3790万元,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和管理设施。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000余人,另有来自越、泰、美、加等12个国家的留学生近300人。
学校拥有一批治学严谨、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57人,其中专任教师576人,教授36人、副教授11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17人,先后聘请外籍教师15人。
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学校下设12个学院和社会科学部,开设有36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史、法、理、工、农、经、管、教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基础学科为骨干,开设了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合作的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和东南亚语言等应用型专业,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红河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学校核心内涵水平提升。目前立项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应用数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国际贸易学”等10个重点建设学科,并设置了“红河州越南研究中心”、“红河学院国际哈尼/阿卡研究中心”、“红河流域发展研究中心”、“红河州斑鳖救护暨水生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等学校研究机构。
自2003年以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755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16篇;出版学术著作27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9项;主持国际自然基金组织项目1项;主持国际科研合作项目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质检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主持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云南省“两院”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金项目1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基金项目1项、地厅级项目111项;承担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1项。
学校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2003年以来,共举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国内学术会议2次、省内学术会议1次;共有院士、长江学者、博导等一批专家学者莅临学校开展《红河论坛》学术讲座81场,共有2万余名学生人次受益。
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工作,学校专门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简称SSTIF),2008年共有52项由教师指导、学生主持的科研项目立项。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红河学院以国际化为主要发展战略,目前与26所国外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了为本校学生和国际学生提供的SAP、SIRR等多种学习模式。
我校是《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的中方大学之一,凡我校学生均可选择“1+2+1”培养方式,即第一、四学年在我校学习,第二、三学年在美方大学学习,双方学校相互承认学分,毕业时可取得中美双方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学生生活与校园文化
学校秉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力开展教育创新,推进以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培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才和成长,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合理主张。
学校设有蛮原文学社、书法协会、摄影协会、武术协会、辩论协会、演讲协会、就业协会、历史协会、计算机协会、乒乓球协会等四十余个学生社团,它们是展现学生才华的舞台和增长学生才干的土壤。
我校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定向越野锦标排位赛”等高水平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奖,学生文艺体育代表团在国际国内交流活动中充分展现学校风采,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学生就业
红河学院近几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云南省高校前列,连续三年获得云南省教育厅颁发的就业先进奖,学生就业方向广泛。2009年我校约有120人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有47人上线,上线率约为39%。在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公务员招考中,我校学生成绩斐然,历届毕业生均得到用人单位好评。
学校生活设施齐备,学生生活环境和谐安宁,校园绿荫环抱,流水潺潺,花团簇拥,清新秀丽,既是求知向学之殿堂,也是莘莘学子的家园,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校!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