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经济学是管理、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只有奠定比较厚实的经济学基础,才能在有关专业领域有较大的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一些重要原理,学会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思考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微观与宏观经济问题,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经济理论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弹性及其应用,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生产成本、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和寡头市场,国民收入的衡量,基本金融工具,失业和自然失业率,货币制度,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总需求与总供给,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
有关内容点到为止,不作深入展开,但要使学生对微观和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有个初步认识。
二、课程的考试要求
通过考试,促使学生达到以下学习目的:
1.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
2.能够分析现实生活当中的经济学含义;
3.掌握供求理论和市场理论;
4.能够在现实生活当中熟练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生活中发生的经济事件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
三、考试内容
第一篇 导论 |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2章 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
第二篇 供给与需求:市场如何运行 | 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
第三篇 供给与需求:市场和福利 |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8章 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
第四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 第10章 外部性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第12章 税制的设计 |
第五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 第13章 生产成本 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第15章 垄断 第16章 寡头 第17章 垄断竞争 |
第六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 | 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第19章 收入与歧视 |
第七篇 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
第八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 |
第九篇 长期中的实际经济 | 第25章 生产与增长 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第27章 金融工具 第28章 失业与自然失业率 |
第十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 第29章 货币制度 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
第十一篇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 第3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32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
第十二篇 短期经济波动 | 第33 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 第34 章 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
下面逐章介绍各章的要求以及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本章介绍了经济学中的重要思想与经济学的基础,本章的重点包括:
(1)稀缺性的含义,以及经济学的定义。
(2)机会成本、边际变动的概念。
(3)市场经济、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市场势力的含义。
(4)生产率、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和经济周期的含义。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本章介绍了经济学家研究问题的程序和研究方法,本章的重点包括:
(1)经济学家的研究方法。
(2)实证分析方法中假设与理论的关系。
(3)经济循环流量图和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两个经济模型。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5)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本章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贸易的基础,本章的重点包括:
(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概念。
(2)比较优势导致了贸易的好处。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介绍价格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调节。本章的重点包括:
(1)需求的含义与需求规律。
(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3)正常物品与低档物品、替代品与互补品的概念。
(4)供给的含义与供给规律。
(5)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6)均衡、均衡价格的含义。
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
本章介绍弹性的概念和弹性的应用。本章的重点包括:
(1)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需求价格弹性的应用。
(2)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3)供给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供给弹性理论的应用。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本章介绍使用供求工具分析政府政策,本章的重点包括:
(1)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的市场结果。
(2)征税的市场结果与税收归宿。
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本章介绍福利经济学的内容,研究如何衡量经济福利。本章的重点包括:
(1)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2)用社会总剩余表示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本章也属福利经济学的内容,研究如何衡量赋税的代价。本章的重点包括:
(1)赋税前后的经济福利的分析,以及无谓损失的表示。
(2)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的决定因素。
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
本章也属福利经济学的内容,研究如何衡量贸易和贸易政策的经济影响。本章的重点包括:
(1)贸易的决定因素。
(2)贸易中进口国和出口国的福利分析。
(3)贸易政策:关税和进口配额的影响。
(4)限制贸易的观点。
第10章外部性
本章研究外部性属于市场失灵的一种情况。本章的重点包括:
(1)外部性的含义。
(2)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含义和图示。
(3)科斯定理和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4)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本章属于外部性研究的延伸,系统研究物品的分类。本章的重点包括:
(1)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区分不同类型的物品。
(2)公共物品存在搭便车问题,及解决办法。
(3)公有资源的公有地悲剧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12章税制的设计
本章研究税制的设计。本章的重点包括:
(1)美国政府的财务概括。
(2)税收和效率。
(3)税收与平等。
第13章生产成本
本章内容的分析属于生产者的行为,分析的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本章的重点包括:
(1)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的含义。
(2)机会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经济利润与会计理论。
(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生产函数和总成本曲线。
(4)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及各种曲线的图示。
(5)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规模经济与不经济。
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本章内容的分析属于生产者的行为,分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行为。本章的重点包括:
(1)竞争市场的含义。
(2)竞争市场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和图示。
(3)沉没成本。
(4)企业供给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
第15章垄断
本章内容的分析属于生产者的行为,分析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行为。本章的重点包括:
(1)垄断市场的含义和产生垄断的原因。
(2)垄断市场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和图示。
(3)垄断的福利代价。
(4)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5)价格歧视的含义。
第16章寡头
本章内容的分析属于生产者的行为,分析在寡头市场上企业的行为。本章的重点包括:
(1)寡头市场的含义,寡头的分类(独立寡头和勾结寡头),卡特尔的含义。
(2)双寡市场的古诺模型与纳什均衡。
(3)博弈论初步知识。
(4)对寡头的公共政策。
第17章垄断竞争
本章内容的分析属于生产者的行为,分析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行为。本章的重点包括:
(1)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
(2)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3)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差别。
(4)广告与品牌。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
本章内容是对要素市场的分析,主要分析劳动市场的供需均衡。本章的重点包括:
(1)完全竞争市场上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2)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
(3)劳动市场的均衡分析。
(4)土地和资本市场的均衡。
第19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本章内容是对劳动市场做进一步的分析。本章的重点包括:
(1)决定均衡工资的其他因素。
(2)劳动市场的歧视。
第20章生产要素市场
本章内容是对劳动市场做进一步的分析。本章的重点包括:
(1)收入不平等的衡量。
(2)收入再分配。
(3)减少贫困的政策。
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本章内容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本章的重点包括:
(1)消费者的预算约束:预算线。
(2)消费者的偏好:无差异曲线。
(3)消费者均衡的表示。
(4)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总效应。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本章介绍经济学家用来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GDP。它是衡量整个经济产出数量的、被广泛应用的一个指标。本章的重点包括:
(1)GDP的含义。
(2)GDP的组成部分。
(3)真实GDP与名义GDP。
(4)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完美指标。
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本章介绍经济学家用来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的另一至关重要的指标——CPI。它是衡量整个经济物价总水平的、被广泛应用的一个指标。本章的重点包括:
(1)消费物价指数的含义。
(2)消费物价指数的计算。
(3)用消费物价指数衡量生活费用存在的问题。
(4)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经济变量。
第25章生产与增长
本章阐述产量水平与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一国生活水平取决于该国的生产能力,而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生产率。劳动和资本是决定生产率的关键因素。本章的重点包括:
(1)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
(2)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3)决定经济增长的公共政策。
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本章阐述储蓄与资本市场,说明可贷资金市场如何协调储蓄与投资,并在可贷资金市场的框架内说明税收和赤字对储蓄、投资、资本积累,最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章的重点包括:
(1)美国经济中的金融机构。
(2)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的含义。
(3)可贷资金市场的需求与供给。
第27章基本金融工具
本章阐述人们在参与金融市场时所用的工具,如何决定股票之类的金融资产的价值,作出正确的金融决策。本章的重点包括:
(1)现值与终值。
(2)风险的态度和风险管理方法。
(3)股票的价格决定。
第28章失业与自然失业率
本章介绍劳动市场,说明经济学家如何利用失业统计数字衡量劳动市场的状况,论述失业的根源及减少失业的政策。本章的重点包括:
(1)失业者、失业率和失业的类型。
(2)摩擦性失业的公共政策。
(3)最低工资法的分析。
(4)工会的性质和作用。
(5)效率工资的含义。
第29章货币制度
本章描述什么是货币,并说明美联储如何控制货币量。了解货币与货币供给量是重要的,因为在长期货币量影响通货膨胀与利率。在短期影响生产和就业。本章的重点包括:
(1)货币的含义和种类。
(2)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3)银行体系导致的货币创造和央行的控制工具。
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本章阐述通货膨胀的原因与成本。在长期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高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许多成本。本章的重点包括:
(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2)古典通货膨胀理论和货币数量方程式。
(3)通货膨胀的成本。
第31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本章提出宏观经济学家研究开放经济时使用的基本概念:净出口、资本净流出、真实汇率与名义汇率,以及购卖力评价理论。本章的重点包括:
(1)进口与出口,贸易盈余与贸易赤字,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
(2)名义汇率与真实汇率的区别和联系。
(3)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本章阐述开放经济中可贷资金市场、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一理论框架内分析政府政策对汇率和贸易余额的影响。本章的重点包括:
(1)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2)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均衡。
(3)用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模型来解释政策和事件。
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本章阐述总供求模型,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原因。本章的重点包括:
(1)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含义。
(2)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和移动。
(4)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
(5)总需求和总供给移动导致的经济波动。
第34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本章阐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如何利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本章的重点包括:
(1)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影响总需求。
(2)财政政策通过乘数效应影响总需求。
(3)是否通过政府政策来稳定经济存在的争议。
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本章介绍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在短期存在权衡取舍关系,在长期并不存在这种关系。本章的重点包括:
(1)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2)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3)预期通货膨胀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4)供给冲击导致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5)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牺牲率。
四、参考教材
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第三版)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月(1).
中国矿业大学
2013年1月
中国足彩网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