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10-68913640
计算机学院于1958年建立计算机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4.7%。学院聘请图灵奖得主John Hopcroft为荣誉教授,李德毅院士等13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拥有国家863计划专家组专家1人,国家973计划咨询组专家1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6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教材14部。学院在人才培养、对外交流、学科、科研等方面不断发展壮大,已累计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14000余名。
学院建有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4个国际学术联合实验室。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9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
学院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开展多层次的广泛合作,每年举行各类高水平学术活动30余场,邀请10余名海内外著名专家来校交流访问,为学生开设前沿课程。并选派优秀学生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进行联合培养和交流。与微软亚洲研究院、IBM、Oracle、中国电子六所、东软集团等单位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学生实践创新基地。
学院每届有40%的本科生从大学三年级初进入科研团队受训并参与科研工作。学院建有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广泛开展培训、学术交流、创新项目研发、举办或组织参加学生竞赛,2012年本科生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达21项,共计92人次,发表学术论文8篇,申报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2013年,学院按照计算机类进行大类专业招生。本科生在一年级不分专业,二年级选择专业方向,分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进行学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专业均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特点;为培养基础扎实的宽口径人才,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上重视数学、逻辑、数据结构、算法、智能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系统软件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基础;结合学科优势方向,在软件理论与工程、高性能嵌入式计算、网络与信息安全、语言信息处理与知识工程、智能感知与媒体计算、虚拟现实与仿真计算等领域开设多样、灵活的专业课程。物联网工程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学习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控制、电子通讯等多个学科课程,通过实践实验过程,能够熟练掌握目标感知、网络及设备互联、信息管理及应用等各方面的基础理论的实际应用技术。
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计算机科学知识,理工结合、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结合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物联网技术基础理论、物理信息系统标识与感知、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技术等知识,从事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与深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均可在本学院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毕业生广泛分布在航天、航空、船舶、电子等国防行业;IBM、微软、Google、甲骨文、百度、新浪、华为等IT企业;金融、保险、通信、物联网等行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在学校、科研机构、国家政府部门从事研发、维护、管理以及教育等工作,本科生就业率超过98%。50%以上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约10%的毕业生到国外知名大学留学。
中国足彩网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