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与电气工程是航空航天领域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学院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自动化与电气工程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参加了新一代歼击机、大型飞机、无人机、高超飞行器、运载火箭、“神舟”飞船、战略导弹、拦截导弹、巡航导弹及智能电网等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学院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创新人才引育为核心、科研创新为引领、教学创新为根本、创新基地建设为基础、机制创新为驱动、国际合作交流为参照、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为保证,努力打造空天信融合特色的国际知名自动化学院。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培养面向未来发展,富有创新潜质,具备团队精神,基础知识扎实,善于学习实践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
学院由我国著名控制专家林士鄂、文传源、高为炳等于1954年创立。至今培养了近5万毕业生,涌现出多名院士、领导领军人才。学院有7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和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电气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及“机械电子工程”二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级学科博士点,电机与电器是二级学科博士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任院长长江学者、杰青焦宗夏教授,名誉院长为李伯虎院士,现有教师170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74人,院士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支,长江学者4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获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
学院创办了《IJICC》和《IJMSSC》两个国际期刊、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和国际自动化研究生论坛,与国内外一流大学进行紧密学术交流与合作。电工电子、自动控制与测试和先进仿真技术教学实验中心是我校“985”、“211”重点建设项目。拥有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复杂产品先进制造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
学院按2个大专业类进行招生。“自动化类”以电为主、机电结合,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综合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以自动控制和计算机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与仿真为基础进行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能够从事在运动控制(包括飞行器导航与控制)、过程控制、测试与控制、机电控制、智能控制、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仿真、运行、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电气类”根据电能的产生、传输、变换、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基础,按照强电与弱电并重、元件与系统并重的原则进行专业教育。培养能够从事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技术、电工理论新技术、电力系统、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营管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学院建立了多层次国际化培养模式。与美国普渡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法国高等电力大学等进行联合培养和学生交换,做暑期学术交流、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等,进行学分互认,并逐步实现双学位,2012年到国外学习的本科生占学生总人数将近20%。实行“一制三化”(导师制、个性化、小班化和国际化),着力开展“通识教育”,有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北航“驭远”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北航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北航“冯如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意大赛等形成了完善的立体化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以机器人创新团队和飞天艺术团为载体的科技和艺术平台,施展才华锻炼能力。优秀生将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9%。
学院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领军领导人才,选拔优秀本科生组成“驭远实验班”。将拔尖人才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有机结合,本硕博一体化合理贯通,优秀教师任课,高校和著名企业联合培养,使学生具备工程意识、素质和实践能力。开设重要课程及研修课程、请杰出校友等专家开设前沿讲座,开放实验室。贯彻“人人成才”的“个性化”培养方针。本班90%以上学生将获得“直博生”和硕士研究生资格。
中国足彩网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