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表述,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以及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荣辱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和“辱”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荣辱观不仅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也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
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的讲话中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表述。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它集中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导向、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了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境界,同时也规定了社会道德行为的价值标准与评价尺度。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核心道德价值范畴,是与我国现阶段倡导的道德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价值选择、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纽带。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
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通过共同的价值尺度,引导和帮助人们约束自我、提升境界,进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提高全体公民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识别美丑的能力,推动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
(二)怎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正确把握“衣食足”与“知荣辱”的关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生活条件与荣辱观的关系问题。
首先应看到:经济富裕比贫穷更有利于增强荣辱观念,提高道德境界。经济上富起来,可以为社会教育、个人学习修养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使人产生塑造美好人格形象的精神追求,也有条件遇事礼让和资助他人。因此,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好又快地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和巩固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其次也必须看到:荣辱观并非物财富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如果认为凡贫穷者都必然不知荣辱、道德堕落,凡富裕者都必然知荣知耻、道德高尚;或者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人们就会自然形成正确的荣辱观,道德风尚就会自然好起来,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正确荣辱观的形成,并非单纯取决于物质财富的多寡,而是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
2.全面认识和巩固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的经济基础。
作为社会意识的荣辱观属于上层建筑,各种不同的荣辱观都是在特定经济基础上产生并为之服务的。
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反对和防止私有化与两极分化。如果在一个社会中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则必然会助长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巧取豪夺和骄奢淫逸之风,形成笑贫不笑娼、崇邪不崇正、向恶不向善、学奸不学诚的荣辱颠倒现象。只有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进行利益分配,建立赏罚分明、扬善惩恶的利益调节机制,才能使“有德者光荣,受社会尊崇和鼓励”、“无德者耻辱,受社会鄙视和贬斥”真正成为社会的道德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