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几位国家领导人相继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讲话,为2010年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2月4日,温家宝总理指出,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月5日,李克强副总理也强调,我国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中国依然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去年我国经济增长逐季回升,GDP同比增长8.7%;按照中科院2月6日发布的《2010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今年全年GDP增长应在10%左右。的确,如果不考虑结构调整因素,仅仅通过鼓励和加大对某些行业的投资,在短期内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并非难事。然而,我国经济要走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实现又好又快增长,避免结构失衡带来的经济金融风险.要在新形势下掌握好调控与扶持的节奏和力度,完善制度,维护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我国政府这些年坚定不移实施宏观调控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一部分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伴随着“保8”目标得以延续甚至扩张,这促使中央政府在新的经济年度“强扭羊头”。2009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使用“刻不容缓”来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这是中国首次在中央会议和文件当中使用这样的词汇。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并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形成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因此,从另一方面看,这场危机也为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巩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迫切需要。“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经济结构调整,既有利于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有效供给,又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这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胀预期,可以起到重要的平衡和调节作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担当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和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任。上述8个方面实际上就是我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从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抓手。这意味着,包括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在内的结构调整将成为政策的重要着力点,贯穿经济发展的始终。这些领域的调整变化,无疑将对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未来的业务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对此,央行年初工作会议已把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积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既要巩固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更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为经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为银行资产安全提供可靠保证。
各金融主管部门对于不同行业信贷投放“有保有压”的原则是一贯的,但有部分银行受利益驱使,没有很好地控制对有关领域的信贷投放。有分析人士认为,今年银监会之所以更加强调政策落实到位,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优化信贷结构。因此,“有保有压”政策的执行力度有所加强也是正常的。
结构调整的过程,有挑战更有机遇。金融主管部门要不断地改善调控方式,而银行业要坚持“有保有控”,积极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对小企业、‘三农’的金融服务;探索建立低碳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对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和土地、环保要求的企业、项目、新型产业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居民首套自住型住房消费,积极开发适合城乡家庭特点的消费信贷产品,积极支持家电、汽车、农机下乡,等等。”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由于我国银行业现阶段盈利来源主要是公司业务,而传统产业又是银行业对公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银行业调整传统的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以适应新时期下产业的金融需求。这样既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又有利于自身风险的防范。
如果说,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按照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调整信贷结构,也将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