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学习目标
1.识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2.识记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3.了解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4.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5.掌握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改变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
6.能够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和指导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12.2 核心内容纲要
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1.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1)态度的实质
③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种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1)品德的实质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理解这一定义,应注意:
①品德不是个体的先天禀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③品德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2)品德的心理结构
①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②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③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3.态度及品德的关系
(1)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范围较大,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成为品德;
(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态度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但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称为品德。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