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2008年学校进行学科调整,将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计算机学科、电子信息学科与原木材工业学院的电工与自动化学科合并成立新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培养)五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硕士点和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四个二级硕士点及仪器仪表工程、农业信息化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01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确定为软件服务外包试点专业,2012年被确定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4年—2015年,软件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专业先后被江苏省教育厅列入高等学校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
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工与自动化、软件工程、计算机教学部五个系(部),拥有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两个省级示范中心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测试与控制技术”两个研究所。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专职教授5人,特聘教授1人,产业教授3人,兼职教授3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及硕士生导师31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43.1%,硕士学位比例48.2%,高级职称比例48.3%。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江苏省自然基金5项、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5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2项,并主持了一批横向开发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有2门课程被授予省级优秀课程,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150多篇,SCI期刊论文36篇、软件著作权42篇、申请专利9项,出版专著、教材1部。
学院实验室总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资产值3000多万元,专业图书资料25000多册,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良的实验条件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院十分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日本、美国、英国等高校及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人员交流与科技合作关系,多次接待外国专家、学者来院参观讲学,同时选派教师出国访问、进修。从2011年起,我院先后与英国邓迪大学、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合作开展“3+1+1”本硕连读项目,学生完成学业后获该校硕士学位。与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合作开展“3+1+1+3”本硕博连读项目,学生完成学业后获该校博士学位。此平台涵盖学院各个本科专业和学科。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21人,研究生311人。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多次组织学生参加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江苏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成绩斐然。近年来,学院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毕业生中,有的在美国硅谷、美国微软总部、国内的中兴通讯、华为、西门子、爱立信、腾讯等大型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有的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还有不少学生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和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香港等国外及港澳高校继续深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从事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综合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语言、数字电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计算思维、计算机体系结构、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程序设计、嵌入式开发与应用等。本专业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从课程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短期企业实训、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展开,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到整个本科阶段。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高层次院校或出国继续深造,可就职于IT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国家机关及科研院所从事硬件与软件的研究、开发、测试、教学、管理及市场开拓等工作。
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
培养目标:立足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的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模式:采用“3+1”校企合作的嵌入式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一起讨论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企业嵌入课程模块、企业讲师授课计划和企业实践教学方案。学生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和一年的软件企业实训,掌握软件工程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分析设计软件系统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熟悉规范化的软件工程方法和开发管理流程。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络程序设计、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移动开发技术等。本专业特别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主要的实践环节包括:课内上机实验、课程教学实习、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企业嵌入的实训和实习、毕业设计。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国内或国外院校继续深造,可就职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包括面向软件服务外包的合资或外资企业,从事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应用与研究、技术支持、项目管理及市场开拓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应用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路、计算机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传感器与测量技术、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到电子信息类企业从事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研发、调试、检测、应用等技术工作,也可到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设备、机电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培养)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拥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与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通信、物联网及其相关领域的系统、网络、终端、协议等方面的研究、设计、教学、开发及应用、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线路、通信原理、物联网工程导论、通信原理、单片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Zigbee协议及应用、林业物联网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射频ID识别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操作系统、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架构和技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较宽的就业领域,既可从事通信、物联网工程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工作,也可从事其它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或新型交叉学科的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从事电力生产、新能源开发、工程及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电磁场、继电保护、工厂供电、电力系统分析、电气测试技术、调度自动化、新能源技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到电力公司、发电厂、电气自动化设备企业、电力新能源企业、自动控制企业等相关行业工作,也可从事电力系统硬件与软件的设计、研发、教学、管理及市场开拓等工作。
毕业生考研率40%以上,就业率保持在100%,90%以上从事电力系统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