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
http://jcr.ruc.edu.cn
◆新闻学院是全国两所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重点学科的学院之一,是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所在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所在单位,也是该学科唯一的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1999年,以新闻学院为依托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获准为教育部全国百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2000年,首批获得新闻传播学科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
◆2000年,人民大学“九五”“211工程”新闻学子项目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验收;2004年在教育部对全国一级学科教育水平进行的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2009年,在教育部对全国一级学科教育水平进行的新一轮评估中蝉联第一;2005年,“十五”“211工程”《新世纪新闻传播学科整合创新工程》也成功通过教育部验收。
◆2010年9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重点考察了新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设立的第一家正规高等新闻教育机构。1958年,源于原燕京大学新闻系的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并入,人大新闻系集人大、北大、燕京三所大学的新闻教育力量于一体,开始了新中国新闻教育的历程。1988年6月,在新闻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新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于1978年开始招收新闻学硕士生,1981年设立新闻学硕士点,1984年设立新闻学博士点,1998年同时设立传播学硕士点和博士点,是我国最早开展新闻学与传播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两所学院之一。学院创办55年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近9000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成为优秀的新闻记者、编辑、媒体高层领导、管理人员或教学科研骨干,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力量,现有专任教师50多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17人。不仅拥有甘惜分、方汉奇、张隆栋、郑兴东、蓝鸿文教授等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代名师;也拥有仍在职的郑保卫、陈力丹、喻国明等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年学者和以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蔡雯、杨保军、彭兰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学者,形成既成熟又富于创新活力的教学和学术团队。
进入21世纪以来,学院每年举办两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其中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世界新闻传播1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和CBS联合举办的“世界新传播新技术发展及其影响”国际研讨会、与国际传播学会ICA合办的“WTO与中国新闻传媒业发展”研讨会和“媒介集团化与我国传媒业改革”研讨会等,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学者和港澳台、海外华人学者,而且吸引了许多国际著名传播学者。
学院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东京大学社会情报学(新闻研究所)、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等十几所世界知名大学的新闻学院(系)和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其中与英国STIRLING大学、英国文化交流委员会和我国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举办的出版专业研究生班项目,以及与世界最大广告公司日本电通公司的“中日广告教育交流”项目,不仅培训了大量学生,而且使近30名教师实现了出国访学、培训和合作研究。该院在学生构成上的国际化程度也很高,全院目前在校生1000多人,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中在册的外国留学生超过100人,占全部在校生的10%以上,在全国新闻传播院系中,留学生所占比例最高。
学院本科学生多次获得过全国和北京市“挑战杯”课外学术创新奖、广告界学生奖项最高荣誉“金犊奖”、全国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首都大学生DV比赛一等奖等,并有多项调研和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级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多位学生在国外学术会议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学院现设有新闻系、广播电视系、传播系、广告与传媒经济系和新闻传播史论教研部,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等4个本科专业;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传媒经济学4个硕士点,以及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3个博士点。学院的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在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中央电视台、美国思科集团合作建设的电视演播中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依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思路,学院用一年时间,为新入学的本科学生安排新闻传播学科的基础课程,一年后依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成绩,让学生们选择专业方向,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
“新闻学-法学”、“新闻学-国际政治”实验班
2011年,为培养创新人才,新闻学院与法学院合作组建“新闻学-法学”实验班,与国际关系学院合作组建“新闻学-国际政治”实验班。实验班学生从联合培养的两所学院的本科新生中选拔,单独编班,按独立培养方案授课,联合培养。毕业时获得文学学位和法学学士(辅修)两个学位。
"新闻学-法学"实验班旨在培养具有新闻传播学与法学专业知识、执业技能和发展潜质的高端复合型本科人才。本科毕业生适宜在新闻媒体从事法治新闻报道,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共传播与宣传管理工作,还可以从事传媒立法、司法与法律服务工作,以及在相关领域从事教育与科研工作。
核心课程
新闻实务基础、数字传播技术应用、音频视频内容制作、新闻摄影、新闻与传播理论、公共关系与广告、新闻编辑、新闻评论、中外法制史、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
“新闻学-国际政治”实验班旨在培养具有新闻传播学与国际关系专业知识、技能和发展潜质的高端复合型本科人才。毕业生适宜在新闻媒体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共传播与宣传管理工作,还可以从事外交、外事与涉外事务服务工作,以及在相关领域从事教育与科研工作。
核心课程
基础英语和专业高级英语(部分课程由外籍专家任教)、新闻实务基础、数字传播技术应用、音频视频内容制作、新闻摄影、新闻与传播理论、公共关系与广告、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政治学概论、国际政治学概论、外交学概论、当代中国外交概论、比较政治制度概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关系史、对外政策分析、国际组织等。
新闻学专业
该专业要求学生知识面较宽,表达能力强,业务功底好。
核心课程
新闻理论、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数字传播技术应用、音频视频内容制作、媒介管理与经营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一般去通讯社、报社、杂志社、网站等从事记者、编辑工作,也可进入广播电视系统和其他部门工作。
广告学专业
该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富有创造力,并对营销、经营感兴趣,有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注重创造力和战略力,面向创意文化产业输送知识体系全面、思考能力较强、操作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
核心课程
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经营前沿、广告媒介策略、广告设计制作、媒介调查方法、广告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概论、新媒体经营与管理、社会学、统计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就业面广泛,可在大中型企业的广告公关部门从事广告/品牌工作,或在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互联网及新媒体等媒介机构从事媒介经营工作,或在广告公司从事调查、策划、创意、媒体投放、公关促销等工作。
传播学专业
该专业要求学生视野开阔,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善于沟通、协作和创新。本专业以公共传播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为特色。
核心课程
新闻理论、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传播学研究方法、数字新闻传播、新闻摄影与视觉传播、出版学原理、公共关系、数字传播技术应用、网络编辑、多媒体信息传播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多成为政府、企业、传媒和其他社会组织内从事数字传播、视觉传播、文化传播、公共关系等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国足彩网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