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性质
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属选拔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择优录用,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教法技能”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二者合卷满分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试题类型:试题一般分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主观性试题主要有:简答题、问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
三、考 试 内 容
专业知识
以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结合初中教材知识块,突出大学本科师范类思想品德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及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初中政治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求为重点而选择考试内容。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1.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2.物质与世界:物质及其存在形式;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物质到意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实践与世界:实践的本质和结构;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4.社会及其基本结构: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文化结构。
5.个人与社会:人的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社会创造人与人创造社会。
6.联系与发展: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7.发展的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8.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
9.认识与实践:认识的发生;认识的本质;认识的结构。
10.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11.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及其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12.真理与价值:真理;价值;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13.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社会进步及其标准;人的发展及其历史进程;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二)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导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政治经济学的性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2.商品与货币: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3.资本和剩余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主义工资。
4.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5.产业资本的运行: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的周转。
6.社会总资本的运行:社会总资本的构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总资本运行的矛盾和经济危机。
7.剩余价值的分配:利润和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地租。
8.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金融资本及其新发展。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
10.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与表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1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1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主体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市场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点及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秩序。
15.社会主义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类型、特征与作用;企业的创建、扩展与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16.社会主义条件下居民经济行为:居民的收入行为;居民的消费行为;居民的储蓄行为。
17.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收入的形式和增长;国民收入的分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8.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及其制约因素;经济增长方式;从整体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持续发展战略。
19.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
20.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手段体系。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学习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是非功过;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列宁关于俄国首先实现社会主义的理念与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定型和是非;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国际上的推广;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及其历史教训。
4.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建设中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越南、老挝的社会主义革新与开放;朝鲜、古巴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5.全球化浪潮下资本主义世界各类社会主义政党的新变化与新探索:全球化浪潮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原苏联东欧地区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态势。
6.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战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的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5.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7.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2.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13.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
2.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格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4.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法律。
(六)法学概论
1.法的概念:法的定义;法的本质;法的特征;法的分类;法的形式;法的效力。
2.法的结构:法的结构概述;法律体系;法律部门;法;法律制度;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3.法的运行: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律解释;法律监督。
4.法的作用与价值:法的作用释义;法的规范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法的价值释义;维护秩序;保障自由;实现正义;促进效率;法的局限性。
5.法治:法治概述;法治的基本特征;法治的基础;当代中国法治实践。
6.法与社会:法与政策;法与道德;法与文明;法与科技。
7.宪法:宪法概述;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宪法监督。
8.民法:民法绪论;民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事实;物权制度;债权制度;人身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婚姻家庭继承制;债权行为制度;商事法律制度。
9.刑法:刑法概述;犯罪与犯罪构成;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一罪与数罪;刑罚;刑法各论。
10.经济法:经济法概述;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
11.环境法:环境法概述;环境法体系;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法律责任。
(七)思想品德教育学方法论
1.思想品德教育价值论:思想品德教育价值论概述;思想品德教育价值的本质和类型;思想品德教育价值的实现。
2.思想品德教育方法论:思想品德教育方法论概述;常见的思想品德教育实施方法;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借鉴、继承和创新。
3.思想品德教育环境论:思想品德教育环境概述;思想品德教育环境的特征;思想品德教育环境的适应与优化。
4.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论: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原则;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优化;思想品德教育理论的学习方法。
5.思想品德教育的现代化:现代化概述;思想品德教育与现代化;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
教法技能(思想品德教学)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2.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总目标;分类目标。
3.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4.《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评价建议:评价目的与原则;学生学习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
5.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主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的原则。
四、考 试 要 求
专业知识
1.考核考生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以及结合实际对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的了解情况。
2.考核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技能(思想品德教学)
考核考生是否初步具备在中学(初中)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组织课外活动和从事教学、思想工作以及创新的思想工作的能力。
1.熟悉《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明确其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及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2.基本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3.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和说课案,进行实际教学。
4.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要求,正确、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五、题型示例
专业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
A.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生活方式 D.意识形态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前进性和曲折性
3.毛泽东思想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B.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C.与错误思潮不断斗争的结果
D.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A.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 B.直接的社会劳动
C.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D.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E.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
2.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以情为本
3.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关系为
A.民主是法制的基础与前提 B.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C.二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D.民主对法制起着决定性作用
E.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
三、填空题
1.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 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思想品德》这门课程以加强对初中学生的 教育为主要任务。
3. 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四、简答题
1.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2.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
五、判断说明题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六、论述题
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之间的统一性。
教法技能(思想品德教学)
一、简答题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标准内容,请问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哪四个主题模块或者说有哪四个学习领域?
二、实践操作
编写一份以“迎接祖国华诞六十一周年”为主题的课堂演讲活动计划。(计划应写明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准备、步骤及其措施。计划的表述要简明扼要,但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案例分析
【案例】在时政教学中,一位政治教师启发学生将“嫦娥一号”与“神舟六号”相类比,并叫学生就“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意义自由发言。但课堂却陷入尴尬的沉默之中。
请评析该政治教师的教学行为,并谈谈你将如何应对学生的“启而不发”?
四、教学设计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性甲型H1N1型流感的爆发给人们造成普遍的心理恐慌。
【材料二】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情绪与生活”这一课题的教学目标建议如下:
⑴知识目标: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⑵能力目标: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②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③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请以上述材料为背景,作一个有关“情绪与生活”课题的课堂体验活动的设计。
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7~9年级)。
3.现行高等师范院校政治教育专业(专科)及中师相关教材。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