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彼得一世改革
17世纪的俄国是一个内陆国,在它的周围林立着端典、波兰、土耳其等强国。这种不利的国际环境制约着俄国的发展。俄国夺取出海口,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是从彼得一世开始的。
1682年,年仅10岁的彼得一世(1682~1725年)继任沙皇,其姐索菲亚摄政。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十分尖锐,1689年彼得在大贵族支持下挫败索菲亚的篡位阴谋,正式登上皇位。
彼得一世终身都以扩张领土为目标。1695年,他率军亲征克里木,但因没有海军而失败。俄国在军事上的落后性促使他在1697年派遣一支使团出使西欧,他自己也扮成随员出访。出访回国后,彼得一世将夺取出海口的方向转向北方,于1700年向瑞典挑起“北方战争”,战争初期的失败,促使他在国内进行改革。
彼得一世的改革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是一次较全面的改革。
军事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核心。他创建了新军,实行义务兵役制;为训练和培养军官,他开办军事学校;引进外国新式武器和战略战术;创建俄国的第一支海军。至1725年,俄国陆军达20万,海军拥有48艘战舰和大批辅助舰。
为满足军事上的需要,彼得一世实行奖励发展工业的政策。通过国家贷款、调拨农奴作为劳动力等办法,鼓励开办手工工场,使俄国手工工场达240多家。
为适应战争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彼得一世仿效西欧进行行政改革。1711年设立向沙皇负责的参政院,取代贵族杜马,使大权集中于沙皇;在地方废除旧行政区划,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行政体系。此外,对官吏任命和升迁制度也进行改革,使贵族和官僚融为一体。
为使贵族适应新形势,彼得一世对教育、文化风俗也进行改革。他将教育置于国家管理之下,简化俄文字母,翻译外国书籍,兴办报纸,引进公历,建立了俄国第一家自然博物馆、图书馆。他还强制推行西方生活方式和服饰,舞会、沙龙等社交活动成为上流社会的时髦;而大胡子则被视为俄国落后的象征而被禁止。
彼得一世改革是在加强农奴制基础上,期望迅速采用西欧的成果,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尝试。改革使俄国农奴制国家机器更加完备,也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彼得一世成为俄国跻身欧洲列强的奠基人。
第二节 1861年改革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对莫斯科贵族代表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随后着手改革的准备工作。
1857年1月,亚历山大二世亲自主持召开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准备拟订解放农奴的草案。之后又在欧俄地区成立了代表贵族地主的州委员会,讨论改革草案。各州地主都力图在改革方案中反映自己的利益,因而存在严重分歧,以致秘密委员会工作几年没有进展。广大农民为了无偿分得土地并获得人身自由,不断发动起义,迫使沙皇政府加快改革步伐,到1861年终于制定出了改革草案。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颁布改革法令和《关于废除农奴制的特别宣言》等17个文件,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分阶段地进行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是:第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第二,关于份地及赎取方法。第三,关于农村的统治形式。
农奴制废除后,沙皇政府在60~70年代又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了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主要是:第一,建立地方自治机构。第二,司法制度改革。第三,军事改革。第四,财政、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上层建筑的改革是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称1861年改革。
1861年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完成了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从经济上看,农奴制的废除,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逐渐上升为主导地位;从政治上看,改革后建立了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资产阶级的地位不断提高,他们在政治、法律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有力推动了俄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但是,这次改革很不彻底,因为1861年的改革是由农奴主阶级进行的,它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
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历史的发展有深远影响。由于农奴制残余的存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劳动人民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因此,彻底肃清封建残余,依然是俄国历史将面临的重大任务。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