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面对外交困境,新中国积极开展外加活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的内容为: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内政;四、平等互惠;五、和平共处。
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在国际舞台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第二节 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中国是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是1945年《联合国宪章》签字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要求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美国从中阻挠,使国民党当局得以继续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从1961年起,联合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斗争。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从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尼克松访华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它的武装力量,以缓和中美关系。但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国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美关系在整个60年代仍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70年代,中国的外交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而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公告的发表,引起世界舆论的震动。正如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所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接着,在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终于打破了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他明确指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问的团结和合作。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