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学技术两弹一星
在我国,所言的“两弹一星”是指: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导弹(两弹)和“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一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我国因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跨入核国家行列。我国第一颗导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有了用于实战的导弹。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l号”,其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邓稼先(1924~1986年),为“两弹”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新中国成立时,他正在美国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尔后,很快回到了祖国。1958年,邓稼先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他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1964年,他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文革”初期,基地试验人员分成两派,邓稼先力促两派联合,并于1967年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的试验。此后他又领导了地下核试验。邓稼先结婚30年,但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3年,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核试验工作,被誉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患癌症逝世后,他为中国核武器默默耕耘近30年的业绩才为世人所知。
钱学森,浙江杭州人,青年时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到美国留学。他勤奋学习,获博士学位,被聘为麻省理工学院空气动力学教授,成为美国第一流的火箭专家。他在40年代末撰写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导弹和火箭的研制奠定了一定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钱学森冲破美国当局的阻挠,回到祖国。他先后组织和领导了我国火箭、导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和实验,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我国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我国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所取得的成果表明: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为籼型杂交水稻,有“东方魔稻”之誉称,是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经过近十年的试验和筛选,于1974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袁隆平,20世纪50年代大学毕业后,一直奋战在农业科研战线上,他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培育。由于袁隆平培育成功的籼型杂交水稻成就突出,国家科委和农委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袁隆平。
这个品种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公斤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30%。在国内,已大面积推广。1980年,被引进美国,产量超过美国的优良品种。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水稻种植面积有10%以上引种了袁隆平培育成的这种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实践中还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二节 文学艺术
新中国成立以后,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颂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风貌,成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
长篇小说在5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批在现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其中,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杨沫的《青春之歌》、欧阳山的《三家巷》、柳青的《创业史》和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等是著名的代表作。
散文在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优秀散文家有杨朔、刘白羽、秦牧等。
报告文学有较大的发展,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建国初期很有影响的作品。
新中国的诗歌创作以歌颂社会主义的题材为主。建国初期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代特色的作品中,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和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有广泛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话剧创作有了新的主题。老舍的《龙须沟》表现了新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这时期还创作了许多历史剧,如郭沫若的《蔡文姬》和《武则天》,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等很受观众的欢迎。
老舍的著名作品《茶馆》从50年代公演以来,长盛不衰,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